本篇文章3514字,读完约9分钟

这位刚从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毕业的硕士,自从一月份回到中国后就没有找到工作。“留学生不是‘金字招牌’吗?国际学生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在她的家人和朋友看来,她只是太挑剔了。

刘亚蒙更是哭笑不得。"只有你知道这段时间找工作有多难。"她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已经提交了数百份简历,但是面试的次数不到10次。即使是成功的外贸公司也因为疫情而停止招聘新员工,他们收到的报价也“飞走了”。

如今,在求职的路上有许多竞争对手。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202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毕业生找工作不容易,留学生也不容易。受疫情影响,今年回国找工作的留学生人数将超过70万。

竞争从未如此激烈。根据老板直接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海归求职趋势报告》,海归人数同比增长72.9%。截至3月底,国内岗位规模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19.5%。今年春节后,中国海归招聘岗位的平均工资为每月7481元,比去年同期高出7.3%,但仍远低于海归的平均预期工资。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海外学生的简历不再光彩。更残酷的现实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求职者人数激增,但工作岗位却减少了。在国内就业市场,显然优先考虑为返回者招聘工作,多样化程度不高。

国际学生使用的“如果在国外找不到工作,就在国内找”的策略几乎是无效的。他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

求职时差

刘亚蒙选择去德蒙特福特大学学习他最喜欢的市场营销专业。“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爱,当我看到课程介绍时,我非常感兴趣。我也喜欢做市场分析和行业分析。”2018年9月,她走进了她最喜欢的班级。今年一月,她成功拿到了毕业证书。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刘亚蒙已经了解了国外求职的情况。"当地对营销工作的需求很小。"她决定回中国工作。

回家的心情很轻松。“秋天,我开始提交简历,我还收到了两家外贸公司的录用通知。”她说当时她没有太注意找工作。当她看到合适的人选时,她刚刚递交了简历。尽管他们已经收到了两家外贸公司的报价,但他们仍在权衡和犹豫。“我想回来参加招聘,看看能否找到一个产品经理的职位。”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1月,刘亚蒙完成学业后回到中国。当暂停按钮被按下时,在COVID-19中突然爆发的肺炎导致各行各业停滞不前。但她并没有惊慌,而是想着在开始全心全意地求职之前,等待一切都过去。

很快,刘亚梦发现情况并不像她预期的那样乐观。

比如对外贸易。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07万亿元,同比下降4.9%。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刘亚蒙被告知,给她的公司决定今年不招聘新员工。

网上也有很多国际学生说他们收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邀请,刘亚蒙开始慌了。

“我不太了解国内的求职环境。”起初,刘亚梦认为她会等到拿到文凭后再申请工作。然而,国内学生在毕业前就开始实习,或者在实习期间参加招聘会找工作。然而,英国研究生的一年课程减少到七个月,剩下的时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由于沉重的学术压力,在英国的海外学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更不用说参加国内实习了。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海外学生顾问杰玛告诉《时代周刊》,许多英国学生在完成学业并回家找工作后,最近陷入低谷。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英国大学通常从11月份毕业到次年1月份,只是错过了中国秋季招聘人数最多的职位。”另外,英硕的学制大多是一年,学术压力也不小,导致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实习机会和时间。申请在优秀的英国公司实习也很困难,而且不可能回中国实习。”杰玛说,自3月初以来,一些归国人员一直在中国寻找工作,直到现在都没有工作。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没有适应环境

在国际学生眼中,疫情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就业环境,国际学生的光环已经不复存在。

刘亚梦从她最近几个月的求职经历中感受到了这一点。首先,我质疑外国学生的学历。“在采访者看来,一年制英国研究生学位似乎不含太多黄金。”在面试过程中,她遇到了质疑她的学历的面试官,但她已经出示了教育部的文凭和证书。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刘亚蒙有点冤枉。"外国研究生招生面广,要求严格,毕业不容易."在研究生期间,她在戴月学习,每天都去图书馆。最后,她以高分毕业,在毕业论文中名列第一。

采访变成了一场辩论,双方都为自己的论点辩护。刘亚蒙经常是输家。

即使进入面试环节,国内外企业对营销专业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让刘亚蒙有点水土不服。

“在中国,市场营销通常被归类为销售职位,但我研究的内容与销售无关。因此,在面试中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去销售部门学习市场营销,我哭着笑着。”刘亚蒙表示,在整个求职过程中,一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职位和专业不对。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但这很难解释。刘亚蒙表示,该专业的相应职位在中国分为多个职位,包括销售支持、销售助理、产品助理和产品经理。她所在的学校有六七十名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全系的中国学生很少,所以可供参考的案例很少。

刘亚蒙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是一名分析和撰写行业报告的市场研究员。然而,她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我的能力不差,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她越来越焦虑了。

国际学生的年龄可能是另一个现实问题。刘亚蒙出生于1990年。在中国读完大专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和渴望申请专业,她再次出国读本科。在北欧呆了四年后,她在英国申请了硕士学位,毕业后将年近30岁。

“我不认为年龄在国外是个问题,但国内公司会把他们的年龄掐死。许多公司的历史将被限制在30年甚至245年。”刘亚蒙总结了求职以来的失败经历。企业一般不把她当成一个普通的应届毕业生,而经常要求工作经验。“网上有个笑话说,25岁的毕业生需要有30年的工作经验。艺术真的来自生活,我正处于这种无泪而泣的状态。”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刘亚蒙也预感到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就在几天前,刘亚蒙面试了一份文职工作。意识到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她有信心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不幸的是,最终被录取的不是刘亚蒙。

"即使是在上海的一个小职位上,求职者也在蜂拥而至."刘亚蒙发现,激烈的就业竞争让人无法呼吸。

调整计划

据刘亚蒙计算,她已经提交了数百份简历,但她收到的面试不到10份。

为了早点被录用,刘亚蒙仔细研究了企业招聘所释放的职位。她发现,与理工科的海归相比,她所学的经济专业显然更具竞争力,就业机会更少。

《2020年海归求职趋势报告》也指出,在中国目前的求职市场中,明确优先招聘海归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多样性不高,语言教学、留学业务、海外市场和市场营销是主要方向。与此同时,高质量的雇主逐渐提高了对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候选人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没有坚实基础的海外归国人员在国内就业市场上不再特别具有竞争力。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根据求职机构的分析,求职人数的增加是今年就业困难增加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留学生的“裸返”特征,即他们毕业后回国,没有工作经验。

正是由于国内外实习和工作经验的缺乏,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时容易出现适应环境等问题。

因此,求职机构建议回国求职的海外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求职成功率。同时,归国留学生也应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

刘亚梦和她认识的其他海归聊了聊。她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了在一线城市找工作的想法,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家人和朋友介绍工作。“找工作不容易。我基本上从未听说过我身边的外国学生和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刘亚蒙曾经检查过自己身上的“海归”标签:招聘人员会肯定他的英语能力;此外,她学习过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并且熟悉欧洲市场,这也是一个优势。然而,她是否属于“裸归”的确是企业在招聘国际学生时特别关注的问题。

幸运的是,刘亚蒙擅长自律。五年前她第一次出国时,心理压力很大,患有轻度抑郁症。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后,刘亚梦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情绪。这种经历可以帮助她应对求职时常受挫的灰色心态。

如今,刘亚蒙住在上海的亲戚家,每天都在忙着找工作。空在业余时间,她偶尔会做一些私人工作,比如担任一场经济竞赛的评委。上海,这个她曾经梦想的城市,已经逐一分析了上海的留学生定居政策。“我过去认为满足这些条件是完全可以的,比如工资和社会保障,这很简单。但现在似乎不可能再达到可能的条件。”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调整他们的发展计划。据boss Direct Employment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显示,2020年,超过一半的海归希望在一线城市发展,而新一线也吸引了30.1%的海归。一线城市的海归人数下降了8.3个百分点,大部分人转移到了新一线。

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刘亚蒙不再严格遵守为理想工作设定的规章制度,并放弃了留在上海的愿望。她认为:“不管在乡下哪个城市,只要能给我一个机会,我都愿意去尝试。”

(应被告的要求,文中的字符是假名)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70万海归新挑战:回国求职者增七成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