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1字,读完约4分钟
赵博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5月21日,由巴中学会、巴基斯坦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和中国温岚国际智库联合主办的“新时期中巴经济走廊与COVID-19肺炎疫情下的中巴关系”云研讨会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指出,COVID-19肺炎疫情是新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其解决方案和未来世界发展方向也应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
赵指出,近年来,世界秩序发生了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公共治理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真理。全世界都渴望一个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这种新的国际秩序应该更加符合基于互惠互利原则的国际合作,更加尊重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更加包容的经济增长,更好地体现“同甘共苦”和“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如何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做得更好?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和危机?赵对提出了以下判断和建议:
首先,善治。当危机来临时,我们需要迅速识别和判断危机,形成社会共识,有效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制定科学有效的计划,坚定不移地推进其实施。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是最重要的目标。
第二,超级公共物品供给能力。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推出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经过六年的发展和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互联互通、贸易顺畅、金融中介和人心”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场疫情中,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物品不仅包括各国应对危机所需的防护用品、医疗器械、药品等重要物资,还包括各种公共政策和疫情防控经验。凭借超强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中国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提供了重要支持,特别是疫情严重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防疫能力薄弱的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
第三,服务世界的理念和意愿。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财富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意志。在抗击COVID-19疫情的过程中,中国本着“服务世界”的精神,采取了积极、无私的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
上述三大支柱是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应对自然灾害、战争和冲突以及人道主义和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保障。
赵说,面对后流行世界,中国也在采取积极行动,其中有三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值得关注,为形成新型的全球化贡献力量。第一,重新部署和建立新的工业和科技体系;第二,中国高度重视新的人力资源建设。第三,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资源、生产、市场的全球化,在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自身的同时,努力实现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赵认为,中巴合作意义重大,应在新的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理解和思考。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不仅对发达国家如此,对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展示了良好的治理、提供公共产品的强大能力以及帮助其他国家的意愿。与此同时,它也通过重新部署其工业体系、科技实力和数据经济,加强新的人力资源建设和不断开放促进改革,迎接了新的全球化的挑战。在推动全球产业链优化和形成新的全球工业经济和格局的过程中,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共同愿景。
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一个大国,有2亿多人口,拥有大规模的新一代,因此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条件。中巴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是独特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次,中国和巴基斯坦携手抗击疫情,这已成为中巴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有力证明。中巴合作的美好未来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将成为新全球化发展的典范和旗帜,为更多新的国际合作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赵白鸽:新型全球化与疫情后的中巴合作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