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63字,读完约9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在稳定中求进步——从“六个稳定”到“六个保证”的信号

新华社记者

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应该有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精确有力的部署。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了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同时,会议首次提出了“六个保证”,即保障居民就业、基本生活、市场主体、粮食和能源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基层运行。

从“六保”到“六保”,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号被释放出来。

增强底线思维,把握脉搏,有效应对冲击

受COVID-19前所未有的肺炎影响,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消费、投资、出口等下降,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3月以来,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继续改善,恢复工作和生产速度加快,但国际疫情继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远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在‘六个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六个保证’。它强调把握底线,保持基本盘面,强调加强底线思维,把握应对疫情冲击的脉搏,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说。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六个稳定”,加大了反周期调整力度。在突发疫情影响和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六保”,针对性很强。

“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投资活动放缓,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居民收入放缓、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凸显。”李认为,提出“六个保证”体现了中央政府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是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责任和义务,是坚持底线思维、着眼大局的关键部署。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疫情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克服困难是人为的。事实上,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政策出台到实施,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六保”的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使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走向正常,在正常的防疫控制下,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3月份,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的跌幅明显收窄,显示出很大的弹性。

复工和复产正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

3月份,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全国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比上个月增长9.9和14.3个百分点;全国城市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5.9%。

应对这一流行病催生并促进了新动能的快速发展-

一季度,促进信息传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网上会议、网上交易和网上教育增加值同比增长13.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增长5.9%。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服务器和分立半导体器件等电子产品继续高速增长。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可以预计,下一阶段的经济将继续反弹和改善,并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胜勇说。

突出深刻内涵:稳定基本经济盘,把握民生底线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29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六个稳定”,就业第一。“六个保证”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保证居民就业。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是把握民生底线-

保障居民就业,要特别重视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的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就业的整体稳定。

“真金白银”帮助企业稳定岗位,“点对点”组织回归岗位,发挥“双创新”的积极作用,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和创业...自疫情爆发以来,围绕保障居民就业,一系列政策被准确、有力、深入地出台。

保障基本民生,必须做好民生保障,加大脱贫力度,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劳动力复工复产,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在扶贫年,剩余的脱贫任务是艰巨的;这一流行病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巩固减贫成果更加困难。更重要的是确保民生底线,保障民生。

2020年将分批发放56亿元的以工代赈资金,预计约有30万因疫情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者将上门参与工程建设;分阶段一次性提高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

疫情防控越是关键阶段,就越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担忧、担忧和期望,牢牢把握民生底线,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民生的影响。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核心是稳定经济基本面-

解决就业和民生保障问题,必须依靠发展。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但境外疫情继续蔓延,许多国家经济处于暂停和半暂停状态,严重影响了国际经贸交流。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回到正常轨道,稳定基本经济形势是前提。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保护市场主体,重点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各类市场主体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自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空之前的经营压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一套政策组合出拳被集中推出。

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供应及价格稳定。

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国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水、热供应总体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基本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有序运行,有效保障了14亿人的基本生活。

在全球化时代,仍然需要收紧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绳子,认真研究国际市场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搞好生产流通,保证供应,稳定价格,确保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完全定价,确保煤、电、油、气的安全稳定供应。

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产业链生产的协调恢复。

"尽管疫情导致一些零件的成本上升,但订单仍然充足。"联想移动商务集团(Lenovo Mobile Business Group)中国区高级制造总监齐悦表示,联想正在利用智能技术积极化解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交付能力和产品可靠性。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导致海外需求下降,部分企业停产,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很大影响。

面对挑战,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生产和恢复生产;充分利用数字供应链平台,加强产业上下游和跨行业的协同生产;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为国际合作创造新的增长点……中国依托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以自身产业链的稳定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保证基层运转,保证基层政府的基本生活、工资和运转。

鉴于部分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中央政府增加了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并决定分阶段提高地方财政留成比例。

专家指出,关键是要着眼长远,充分发挥金融资金的作用,通过优化经营环境、降低进入壁垒,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稳中求进,危中求机:毫不动摇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关键时期,更需要加强战略决心,明确工作方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原则,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型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稳定是大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认为,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取得进步,在危机时刻寻求机遇是必要的。

为了在稳定中取得进展,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增加宏观政策的阻力和扩大内需上。

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专项债券,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运用RRR减息、降息、再融资等手段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调,用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会议做了一系列的安排。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乔保云认为,这次会议对加强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实施作出了更加细致和深入的安排。

“要搞好‘六个保证’,我们不仅要把握力度,还要把握节奏。我们必须遵循惯例,不断及时调整。”乔保云说:“政府在这个时候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会议把扩大内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何扩大内需?会议强调释放消费潜力,改造旧住宅区,加强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基础设施的投资。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吴昊认为,目前,新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综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新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并将继续跟踪研究。”

在中国亿万家庭的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有很大比重,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亿万就业人口。可以说,稳定的中小企业会带来稳定的就业和稳定的经济。

北京大学教授刘一指出,会议明确提出支持企业从出口转向国内销售。“这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新形势下及时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她说:“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内涵非常丰富,需要财政、税务、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研究出台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制度等法规。”

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总的来说,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影响很大,但影响总体上是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纪宁哲表示,面对疫情防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要增强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实力,不断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效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记者赵超、安贞、陈雨薇、刘红霞)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稳中求进 砥砺前行——从“六稳”到“六保”发出的信号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