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0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也加入进来。
1月28日,央行业务管理部发布公告,对S&P环球公司在京全资子公司S&P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进行备案。同一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宣布,将接受S&P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的注册,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这表明标准普尔已被正式允许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许多受访者认为,允许国际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发行人,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也将增强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国内评级机构的行业洗牌,从而完善和提升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和风险识别能力。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早就准备好了
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国际评级机构作为独立的商业实体进入,这是由相关的制度安排所促成的。这一次,标准普尔成为第一家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国际评级机构,这实际上是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7年,央行7号文件明确了境外依法设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的准入条件。2018年3月,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评估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信用评级机构在中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协会将对申请注册的评级机构进行市场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该规则是对央行2017年发布的7号文件的进一步完善。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受境外评级机构注册,国际评级机构可以根据本规则提交申请和所需材料。
随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报道了加快中国独资计划的消息。目前,三大评级机构在中国均有全资子公司,其中穆迪和标准普尔分别于2018年5月和6月成立了穆迪(中国)有限公司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元人民币和1800万美元。据田玉娥称,惠誉在2018年没有在中国设立独资实体,只有2005年注册的惠誉(北京)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仍然有效。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该规则发布后,三家国际评级机构提交了申请材料,但三家国际评级机构申请的评级资格不同,部分评级机构只申请了银行间市场几种债券的信用评级资格。
此前,国际评级机构只能通过合资企业在中国运营。惠誉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是联合信贷,而穆迪持有中国程心国际的部分股权。虽然S&P不持有中国本土评级公司的股权,但它与上海新世纪信贷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是在技术和培训方面提供援助。因此,对于国际评级机构来说,他们已经了解中国债券市场很多年了。
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发行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开放国际评级机构是中国债券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
央行副行长潘近日公开表示,目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已建立国内法人实体,交易商协会正在进行注册评估。注册评估完成后,相关国际评级机构可以开展评级业务。其次,中国将支持国际评级机构开展评级业务,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服务;减少对外部评级的依赖;促进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监管合作。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执行总经理、债券承销业务主管王朝南在接受一位中国券商记者采访时表示,允许国际评级机构进入中国评级市场,对中国债券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中国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信用评级业务也需要在债券市场发展开放的大浪潮中不断完善评级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债券互联”和熊猫债券的发展为外国投资者和发行人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外国投资者和发行者对国内评级体系知之甚少,相反,他们更熟悉国际评级机构。因此,引入国际评级机构实际上可以吸引外国发行者发行熊猫债券,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债券市场,从而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一些分析师认为,今年中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约为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外资流入的80%。外国投资者持有中国8.1%的国债和2.3%的国内债券。尽管2017年和2018年,随着中国债券市场流入的扩大,外资持股比例显著增加,但在国际上,中国债券市场在吸引外资流入方面仍有很大的空。
从熊猫债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中国的熊猫债发行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发行人已扩展到外国政府机构、国际开发机构、海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截至2018年底,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熊猫债券总额为1980.6亿元。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谢彤也对中国券商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一直在扩大对外开放。“债券通”实施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债券的比例与整个债券市场相比仍相对较小,但一直在上升。对于越来越多参与国内债券市场的海外投资者来说,如果他们拥有可以与海外相比的高质量评级结果,他们将会更愿意、更放心地进行投资。
“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而言,适当引入海外评级机构将有助于激活海外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为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促进债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谢彤说道。
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和收费模式是否需要本地化?
解除国际评级机构的准入限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国投资者和发行人,也有利于国内评级行业的全面竞争。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已经成立了100年,其评级方法和风险识别能力都比较先进。一旦这些评级机构进入国内评级市场,与国内评级机构在同一阶段展开竞争,它们也将迫使国内评级机构提升技术水平。
但是,也有意见认为,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普遍存在虚假高评级问题,在国际评级机构进入后,为了在短期内适应国内市场,评级方法和收费模式可能会根据国内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进行适当调整。
“虽然国内信用实体的评级一般集中在aa+级,但信用差异并不明显。然而,如果国际评级机构进入,他们仍将按照原来的评级模式进行评级。这是否会对整个信用评级行业乃至国内债券市场产生影响,需要观察。”北京的一位资深债券从业者告诉经纪公司中国记者,国际评级机构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给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谢彤还认为,随着国际评级机构的进入,市场上可选的合作机构越来越多,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如果评级机构给出的所有评级结果都是aaa或aa+,对投资者的参考意义不大,可能不再认可其评级结果,这将迫使发行人停止选择这样的评级机构。面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如果我们期望国内评级机构给出更有针对性的结果,这可能意味着,从长远来看,一些发行人的资质将会下降。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发行人和投资者的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考虑到,例如,国内债券投资有相关的监管要求,能否进行投资取决于评级等因素。
此外,在收费标准方面,北京一家评级公司的人士透露,目前国内评级机构的收费标准通常是信用主体评级每年10万左右,债务评级每年15万左右,跟踪评级每年5万左右。然而,由于同行之间对客户资源的激烈竞争,折扣等“价格战”往往被用来吸引客户。相比之下,国际评级机构通常根据债券发行规模确定收费标准,通常国际评级机构的收费标准高于国内评级机构。因此,国际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后,如何确定收费标准也是外界关注的问题。
“总体而言,引入国际评级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加剧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的竞争。未来,国内评级机构整合和重组的可能性不会被排除。”评级机构称。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标普获准入国内信用评级市场 国内评级机构要洗牌?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