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9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魏燕)今天上午,应急管理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郑国光出席会议,全面介绍了应急管理部自9个多月前成立以来重点开展的相关工作以及2019年的工作重点。在谈到备受关注的机构改革工作时,孙华山坦言,这不仅仅是换个名字、换个品牌,而是“重塑自我”,一切工作都要以“生命至上、科学拯救”的理念进行。
创建“尖刀”和“拳头”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快形成
应急管理部的机构改革涉及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包括5个国家应急指挥协调机构,外界认为这是一个改革任务较重、情况最复杂的部门。
据孙华山介绍,自9个月前成立以来,应急管理部一直坚持边成立边改革。整合了五个国家指挥协调机构的职责,成功完成了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两个单位近20万人的机构改革、人员转移和改造。新组建了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31个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局全面成立。
应急管理部门在注重改革和重组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转型升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急救援力量。包括建立一支全国综合消防救援队伍、27支专业救援队伍、一批跨地区机动救援力量和7支国际救援队伍,努力打造应急救援的“尖刀”和“拳头”力量,定位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伍,满足从“单一灾害型”向“全灾害型”全面转型的需要。“这支队伍共出动了1270万名乘客和219万人次,解救了67.6万名疏散人员,解救和保护了价值313亿元的财产。”
在孙华山看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不是简单地改变名称和品牌,而是一种全新的重建和再造,即重生;这不是简单的“物理加成”,而是真正的“化学反应”。“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加强与23个部门的沟通,处理好团结与分工的关系,明确预防和救助的职责;在内部加强职能整合和重塑,优化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变分散系统为集中系统,变低效资源为高效资源。”
保持安全生产“基础盘”的联动机制是“快”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失踪、房屋倒塌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60%、78%和34%,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总量同比实现“三个下降”。
郑国光副部长认为,这与应急管理部成立后迅速形成的联动机制是分不开的。“应急管理部成立后,负责协调、协调和组织全国防灾、救灾和减灾工作,并立即组织制定了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和工作计划。所有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党组成员24小时轮流值班。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紧急救援队也在第一时间出动。同时,我们把每一次应急作为一次实践演练,逐步磨合和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
迅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作用,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郑国光表示,为应对堰塞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部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能源局等部门建立了联合协商和协调应对机制。还与军委联合参谋部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并派出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协调与合作,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指挥处理重大灾害。“前面是联合工作组,后面是联合协商和联合司令部。这改变了过去各部门派工作组和各部门进行个别救灾,把各部门的资源集中起来的局面。这种机制比以前反应更快,救援更快,提供救灾的速度也更快,包括分配救灾物资和中央财政补贴的速度也比过去快得多。”
全面提升,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
2019年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的第一年,在孙华山看来,中国的安全生产仍处于脆弱期、攀升期和危机期。
“一些地区和一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注重数量发展,不把安全作为底线和红线;一些公司牺牲了安全投资和安全设施,以抢占生产并降低成本。”孙华山还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监管不到位,员工安全知识和意识不强,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孙华山强调,下一步应急管理部门将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完善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第二,我们必须加强监督。只有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第三,要加强科技发展,用机械化代替人,用自动化减少人,用机器人操作一些危险的工作,用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边组建边改革 应急管理部换名字背后是“脱胎换骨”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