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人类和癌症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开始,一种叫做pd-(l)1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药物带来了一线胜利。可以理解,pd-(l)1包括pd-1和pd-l1。从国内市场来看,pd-1单克隆抗体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四种产品凭借其先发优势被列为“抢手货”。
5月5日下午,抗癌组传出消息:恒瑞医药(600276,sh)pd-1单克隆抗体已获批准。患有乳腺癌的万晶也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虽然还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这并不影响她和她的病人“用鲜花庆祝”。
pd-1单克隆抗体真的那么神奇吗?一些行业专家告诉国家商报,事实上,pd-1单克隆抗体的总有效率平均约为20%,但关键是,一旦免疫药物对患者有疗效,这种效果将是持久的,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记者发现,与三年前相比,资金对pd-1单克隆抗体的热情有所降温,一些R&D项目的进展低于预期。即便如此,中国仍有数十家制药公司在研究pd-1。有了大量的重复项目和盲目的资本投资,后来者如何“生存”?
●重新点燃治疗的希望
pd-1和pd-l1抗体作为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最大热点,都是检查点阻断药物。不同于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和激活自身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这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理念。
多年来一直与癌症作斗争的陈丽特别关注pd-1单克隆抗体。她九年前被诊断出患有黑色素瘤,治疗过程并不顺利。她前后接受了三次手术,但今年又复发了。主治医师建议陈丽申请默克pd-1单克隆抗体Pabolizhu(俗称K药)的援助项目,现在她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注射。尽管没有明显的效果,陈丽觉得他已经找到了治疗的希望。
在近日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许多患者对pd-1单克隆抗体持开放态度,部分患者受益于pd-1单克隆抗体的使用。
王钟82岁的父亲去年被诊断患有黑色素瘤。肿瘤主要生长在鼻孔。“说眼球摘除,伤口太大,放弃手术。后来,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给了我一个化疗方案,我父亲不想再内疚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王钟回忆道。
但是王钟没有放弃。他通过互联网发现了免疫疗法的信息。王钟在香港购买了三种药物,因为当时k药还没有在内地上市。正是这三种药物让他的父亲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第一枪感觉有效,但并不明显。第三根针可以看到,原来从鼻孔里长出来的肿瘤开始明显收缩。”后来,K药在mainland China上市,王钟坚持要把它给父亲。现在,已经注射了12针,“(父亲)的眼睛肿胀逐渐消失,他没有复视。”
像王钟的父亲这样的“幸运儿”只是pd-1单一疗法(仅用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一小部分。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告诉记者,pd-1单克隆抗体具有广谱性,从理论上讲,无论哪种癌症都能发挥一定作用,其毒副作用都比化疗小。在晚期癌症患者中,pd-1单克隆抗体可以将少数人的存活时间延长至五年以上,这意味着一些患者可能治愈。
相关数据显示pd-1单药治疗的平均有效应答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
吴一龙进一步解释说,pd-1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有一个基本条件,即它必须依赖于人体的强大免疫力,并且只有当免疫细胞充满活性时它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个病人已经进入了生命的末期,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他的免疫系统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它的功能或者它的功能极低,而免疫疗法已经没有办法发挥作用了。”
几十年来,他一直深入参与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色素瘤首席专家张晓时认为,黑色素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你能尽可能多地进行手术,只要能把肿瘤切除干净,你就必须争取手术,然后再谈药物治疗。”
在张晓时看来,pd-1单克隆抗体的使用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即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只能用药物治疗;另一个是已经进行了手术,但是手术后复发的风险非常高,这需要药物辅助治疗,这通常被称为巩固治疗。
任何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免疫治疗也是不可避免的。高特佳投资集团投资研究部高级行业研究员毕成向记者强调了“风险回报率”。“虽然免疫疗法有副作用,但如果加上疗效本身,即综合收入和治疗风险之间的平衡,病人的生存收入就相对较高,它仍然可以被容忍。”毕成认为。
事实上,除了单药治疗外,pd-1单克隆抗体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是目前医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几乎已经成为一线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尤其是pd-1单克隆抗体与化疗的联合治疗。
在这方面,吴一龙认为,治疗的选择取决于病人能够支付多少。“在目前情况下,这种联合疗法确实提高了有效率,但它也付出了更高的代价,这是一种不完善的联合方法。”但吴一龙也承认,目前,这种联合疗法是可行的。他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达到一定效果的前提下,将pd-1单克隆抗体与一些毒性较低的药物结合。
在张小石看来,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癌症治疗的有效率,而且不需要标志物或担心过度进展。“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掌握联合用药的毒性,如何掌握不同药物的剂量,具体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新药的高价格“包袱”
药物上市后,患者面临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昂贵的药物费用。
" pd-1单克隆抗体的价格太贵,普通人买不起."不止一名接受采访的病人或家庭成员向《国家商报》记者表达了情感。
杨伟山最近心情很郁闷,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母亲,已经快60岁了,被诊断为“晚期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但是,他的母亲不适合手术,又找不到合适的靶向药物,所以她只能接受有明显副作用的化疗。
事实上,杨伟山也考虑过免疫疗法。“十万多元的工人阶级受不了。事实上,这已经非常困难了。要继续治疗,我们只能出售房地产。”。由于母亲迫切需要治疗以及昂贵的治疗费用,杨伟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中国上市的四种pd-1单克隆抗体中,帕博利单抗注射液的国内价格为17918元(100毫克/4毫升规格);mainland China纳普利友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俗称“O药”)的建议零售价分别为9260元(100毫克/10毫升规格)和4591元(40毫克/4毫升规格);辛迪利珠单抗注射液的最终价格为7838元/100毫克;曲普利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为7200元/240毫克(支)。
另外,根据目前的医学证据,在决定采用免疫疗法之前,一般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国内肿瘤诊疗集成平台公司战略营销总监白跃宗认为,基因检测主要是检测tmb(肿瘤突变负担),免疫组织化学主要是检测pdl1的表达,其中前者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法检测数百个基因,费用约为1.5万~ 2万元。
如果联合用药,将是昂贵的。许多患者或家庭成员告诉记者,联合治疗每月花费20000 ~ 50000元,因为它应该与基于pd-1单克隆抗体的化学药物和靶向药物一起使用。
然而,所列的四种pd-1单克隆抗体都有相关的援助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患者的经济压力。一位公益专员向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K医药的黑色素瘤援助计划有两种申请方式:低收入和低收入:所谓低收入,即一个家庭的医疗费用占家庭负担能力的比例等于或大于40%;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是指在项目申请前已由当地民政部门批准发放并连续领取12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对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涵盖该适应症的pd-1单克隆抗体包括Pabolizumab注射液和Treeplex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商品名:易拓)。张小石认为,由于两种药物都有循证医学证据,患者最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使用哪种药物。
张小石介绍说,按照K药的原价,体重高的病人每年需要花费60万元左右;如果你买了三个疗程,给他们送去三个疗程,体重高的病人一年大约要花30万元,体重在50公斤以下的病人一年大约需要15万元。如果符合易拓给药的条件,将采用购买四个疗程和给四个疗程的方案,每年费用约10万元。
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科技的负责人也在业绩简报中明确表示,医疗保险谈判正在进行中,希望pd-1单克隆抗体能尽快进入医疗保险。张晓时认为,由于pd-1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长效药物,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如何进入医疗保险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未来,pd-1抑制剂将很有可能进入医疗保险,但这取决于采用哪种方法。”。
●制药公司聚在一起竞争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肩负抗癌重任的pd-(l)1有着光明的前景。
著名的外国生物技术网站Gen发布了2018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前15名。两种pd-1单克隆抗体,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O型药和默克公司的K型药,位列年度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的前五名。
不应低估中国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君实生物科技实现收入7907.54万元,同比增长5299.27%,主要得益于特雷普利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贡献。据约斯特·沙利文估计,2030年中国PD-1药物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1亿美元。
除了四种上市的pd-1单克隆抗体,数十家制药公司也在关注这一领域。CICC预计,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的pd-1单克隆抗体有望在今年推出,适应症是霍奇金淋巴瘤,将直接与信达生物竞争。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恒瑞医药的pd-1单克隆抗体家乐福(商品名:阿利托)已获准上市,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恒瑞医药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批准,暂时也无法确认。如果你得到批准,你会立即宣布。”
据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国内近20家制药公司正在进行pd-(l)1的一至三期临床试验。
毕成告诉《国家商报》记者,该企业未来可能不会因其自身的pd-1单克隆抗体上市,但可能会与其管道中的其他产品结合使用。同时,他还强调,不排除一些企业通过开发pd-1单克隆抗体吸引投资者跟进的可能性。
经过研究,记者发现国内企业很难真正在目标上创新。许多药物研发都集中在同一个热点目标上,一些公司的披露进度比预期的要慢得多。中国一家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承认,医药行业“十年不开,十年开”,从临床第一阶段到结束,原研究药物的成功概率只有11.5%。然而,国内R&D的情况是,有10个甚至20个企业在一些目标,但与pd-1和pd-(l)1匹配的抗体在形式上有一些变化,造成资源浪费。
一位在制药业有几十年经验的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种化疗药物叫培美曲塞,毒性相对较低,耐受性好。它大约在2000年在中国上市。当时,国内有几十家制药公司投资研发,但今天,大部分市场份额被不到五家制药公司瓜分。
在毕成看来,未来可能有3~5个主要品种的pd-(l)1药物占据80%以上的市场,剩余品种消化剩余市场,导致严重两极分化。“总的来说,上市药品的市场表现取决于疗效、价格、上市顺序、推广力度和学术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吴一龙还指出,前五种pd-(l)1药物基本上属于第一梯队,第十种仍能获得一些市场,但后来者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然而,根据中国pd-1单克隆抗体批准的适应症,不同制药公司在同一适应症上出现了正面对抗。业内许多人对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每种药物都是一种新药,由于医学上没有面对面的比较,所以不可能判断哪种药物会有更好的疗效。
制药公司如此热衷于pd-1单克隆抗体,如何考虑风险投资?一位常年从事制药行业风险投资的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停止投资pd-1抑制剂”,主要集中在一流的药物上。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pd-(l)1单克隆抗体逐渐不受风险投资的青睐,但pd-(l)1双特异性抗体仍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研究领域,国内外许多制药公司都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药物问世。
(万晶、杨巍山、王钟、陈力都是笔名)
编辑徐飞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癌症救星”PD1画像:舞台中央的“明珠”与扎堆的追随者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