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6字,读完约9分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铁矿石需求最大的国家,也是铁矿石进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集团和最大的铁矿石买家。
5月12日,好消息来自宝武钢铁。宝钢(Baowu Steel)和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力拓集团(Australia Rio Tinto Group)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了首笔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
该集团表示,这是继今年1月和4月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Vale)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完成首次人民币跨境结算后的又一新进展。这意味着宝武集团实现了“三振出局”,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现了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据宝武集团官方微博“友爱宝武”称,宝武集团是中国首家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现铁矿石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钢铁企业。
大矿和中国的钢铁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结算,这表明铁矿石的议价能力开始逐渐向中国倾斜。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巨大的实际经济能力、人民币商品期货建设的长期努力,以及全球疫情下的“这里的独特风景”。
曾经的“定价权之痛”
随着近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和消费国。但与之不一致的是,中国仍缺乏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发言权。
铁矿石属于大宗商品中的黑色金属,是仅次于原油的全球第二大大宗商品,中国是该品种的最大买家。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铁矿石很少通过海路交易。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钢铁工业的崛起,以及日本铁矿石资源的严重短缺,日本发现了澳大利亚丰富的优质铁矿石资源。由于铁矿石开采项目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日本和澳大利亚已经开始签订长期合同,通常为期15-20年,铁矿石价格在前5-7年保持不变。
日本钢铁公司非常重视与矿山的长期合作,并逐步形成成熟的交易规则,这就是以前铁矿石定价采用的“长协”定价机制。在“长协”定价机制下形成的价格称为国际市场公开价格或年度基准价格,即矿山与钢铁企业每年协商确定的下一年度铁矿石交易价格。
“长协”的定价机制有四个基本原则:
年度合同定价:价格谈判每年进行一次,下一个矿年的谈判从每年的第四季度开始,矿年从当年的4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31日结束。合同价格确定后,不会受到下一年现货价格波动的影响。
开始-跟随趋势:在第一次谈判中商定的开始价格是年度定价标准,被其他谈判方接受。
同品种同价上涨:矿石品种适用同价上涨和下跌,不考虑同品种矿石质量的差异。
离岸价:铁矿石的离岸价是通过谈判确定的,不包括海运等其他费用。
21世纪,中国基础设施产业高速增长,国内铁矿石资源有限、质量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铁矿石进口需求日益扩大。200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此后,中国钢铁企业决定加入世界铁矿石价格谈判。
然而,由于中国国内钢铁企业集中度低、产能不均衡,未能形成有效的“集体行动”,对大矿山的影响不够,反而形成了对生产者的依赖,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自2003年底宝钢首次参与全球铁矿石谈判定价机制以来,铁矿石价格已连续五年飙升。
后来,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铁矿石供过于求,“长协”定价机制逐渐瓦解。
在“长协”定价机制崩溃后,铁矿石指数定价方法已成为市场普遍接受的基准。有三个国际主流指数定价来源,普氏的普氏铁矿石指数,sbb的tsi(钢铁指数)和me_x_tal公告的mbio (mbio)指数。
其中,大矿在与中国钢铁企业谈判时主要采用普氏指数。
普氏铁矿石指数收集的价格是中国主要港口铁矿石的成本加运费现货价格。利用普氏能源信息在线交流工具ewindow收集市场查询、报价和交易信息。然而,数据样本大多是积极参与现货交易的小型钢铁企业和贸易商,而不是矿山和大型钢厂,这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此外,定价方法也不透明,有垄断嫌疑。
期货定价、人民币定价,中国钢铁企业开始主动出击
事实上,无论是“长协”定价机制还是普氏指数定价机制,都很容易被国际金融资本操作。另一个共同特征是使用美元作为定价和结算货币。4.大矿牢牢掌握着铁矿石的定价权,这已经引起了全球钢铁企业的不满。尤其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每年进口超过10亿吨铁矿石,但钢铁企业却面临着基于海外机构指数价格的“尴尬”。
2011年,印度商品交易所icex和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联合推出了首个铁矿石期货。同年,新加坡交易所在掉期交易的基础上推出了基于mbio指数的铁矿石期货,随后推出了首个以天津港62%品位铁矿石价格指数为基准的期货合约。
2013年10月18日,中国版铁矿石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铁矿石价格经历了26个月的熊市,从984元/吨的高点跌至2015年12月的282.5元/吨的最低点,跌幅达71.3%。
大尚研究所的主要铁矿石合同有一条连续的k线(月线)
2018年5月4日,继3月26日人民币原油期货推出后,大商研究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实施境外交易商引进,成为中国上市期货品种首次对外开放,人民币铁矿石由此国际化,也探索了期货市场现有品种国际化的经验。
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后,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唯一的单一实物交割的铁矿石产品。凭借中国巨大的铁矿石市场需求,嘉能可和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商和矿商来到大连,利用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这已成为矿商敢于用人民币报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2019年以来,中国加大了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有所下降。铁矿石市场呈现出买方市场的一些特征。为了争夺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企业开始引入新的期货定价和人民币估值结算方式。这种新的方式不仅减少了进口商的汇兑损失,加快了出口商的付款速度,而且减少了协议价格与现价之间的差价。这也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上升,这对各方都是一种有利的制度安排。
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还没有完全实施,世界四大矿山只是为中国的一些钢铁企业所采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9年钢铁行业进出口情况,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加。2019年1-12月,中国进口铁矿石10.7亿吨,同比增长0.5%,进口额1014.6亿美元(约7191亿元人民币)。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4月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9727万吨,比3月份的8591.3万吨增长13.22%,比去年同期的8077万吨增长20.4%,创下2002年以来的同期新纪录。此外,今年1月至4月,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3.6亿吨,同比增长5.4%。
铁矿石贸易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人民币是世界第五大结算货币,与中国第二大经济总量和世界第一大贸易总量不相称。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铁矿石贸易模式的创新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据央行上海总部介绍,随着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日益扩大,境外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扩大销售和分散风险,一些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商品供应商开始考虑尝试人民币结算。2020年1月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最大的钢铁集团中国宝武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和力拓集团先后完成了首次人民币跨境结算。迄今为止,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已经用人民币结算了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通过实际操作,越来越多的商品供应商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并在开户、结算和后续资金管理等方面尝试了更多的人民币金融服务产品,为今后进一步扩大结算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和坚实的基础。
4月,中国银行(港股03988)发布《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连续第七年开展人民币国际化市场研究。
报告显示,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同比增长24%;2019年第四季度,衡量人民币跨境使用活动的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攀升至304点,接近三年来的新高。
接受调查的海外工商企业中,约69%计划使用人民币或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比重,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比例在2014年为69%,2015年为72%)
约82%的海外受访工商企业表示,当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流动性相对紧张时,他们会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这一比例自2016年以来达到新高,表明人民币作为国际融资货币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显现。
在受访的海外工商企业中,36%考虑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根据近三年的调查结果,海外工商企业愿意考虑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比例逐年上升,表明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作用正在稳步提升。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历史上首次!中企与“三大矿山”均实现人民币结算 这笔7000亿的生意 中国要拿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