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80字,读完约6分钟
在“流行病”时代,一些机构通过成功参与医药股获得了很大收益,如居明基金的刘晓龙。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医药类股的投资逻辑逐渐从事件投资机会转向基本面。在战后“流行病”时代,医疗器械、疫苗和创新药物三个子部门的中长期配置价值逐渐清晰。
截至4月23日收盘,神湾制药生物板块自今年年初以来已上涨18.98%,是迄今涨幅最高的行业板块。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许多内地机构也参与了口罩、消毒剂和呼吸器等概念股的短期投资。然而,当潮水退去,疫情逐渐消退时,医药股的中长期投资逻辑也转向了价值回报。
对于医药行业,本周《红色周刊》记者采访了聚明基金董事长刘晓龙。他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我之所以选择购买,是因为我对盈科医疗的基本面持乐观态度。不过,目前30多倍的估值可能已经透支了空未来两年的房款,所以我及时获利了。”他进一步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医疗器械、疫苗和一些创新药物在港股中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这些上市公司具有成长型和低估值的特点。”
口罩、消毒剂和呼吸机等目标库存即将“退出”
红色周刊:作为红色周刊的老朋友,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您管理的巨明多元战略今年的净增长率超过了25%。你能分享你在“流行病”时代的投资想法吗?
刘晓龙:好的,疫情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政治、经济、医药等。作为一名投资者,我没有能力准确分析和推断疫情。面对不确定的紧急情况,首先,我对股票头寸做了一些控制。第二,我们选择避免长期受到疫情破坏的品种,如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当时市场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来处置一些相对受损和明显受损的目标,所以我及时调整了头寸组合,配置主要集中在相对安全的品种上,比如医药和建材。
红色周刊:在今年的投资组合中,你一定参与了一些抗传染病概念的目标投资。你能分享一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吗?
刘晓龙:好的,我今年买了盈科医疗,在这支股票上赚了150%以上。当然,还有一个幸运的组成部分。我记得年初我们收购盈科医疗时,市场对这家公司并不乐观。从主营业务来看,该公司生产一次性塑料手套。很多人认为公司技术含量低,更像一个制造公司,没有太大的投资价值,但我们不同意。
从原因来看,首先,这家公司年初的市值只有30亿左右,实际上并不高。其次,从财务报表来看,从2014年到2019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利润也从六年前的3000万元增加到最近的1.7亿元,属于标准成长型股票。第三,虽然所处的子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但龙头企业明显具有成本和销售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盈科医疗行业增速不快,但业绩一直在增长的原因。
另外,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公司董事长就一直从事一次性手套的国际贸易,很多大客户一年到头都在关注,这使得公司在销售方面优势明显。
红色周刊:既然你对这只股票如此乐观,为什么要匆忙卖出?
刘晓龙:我们原本想持有该股两到三年,因为我们预计今年的利润为2.5亿英镑,明年为3.5亿英镑。因此,由于疫情的影响,需求大幅增加,我们不断提高对其业绩的预期,认为今年的利润可能达到3.5亿元。
从二级市场来看,该股目前的估值已经超过30倍。我认为,如果市场给出的估值更高,它将在2020年透支未来两年的涨幅,其明年股价高增长的可能性将是不可持续的。目前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对一次性手套的需求可能会下降。即使疫情继续发酵,股票的性价比也不划算,所以我选择了卖出股票。
《红周刊》:目前,有观点认为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正从事件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抗击“流行病”概念股的热潮即将过去。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刘晓龙:实际上,我们最近开始减少一些药品的库存。目前,医药是今年增长率最高的行业。在过去的两三个星期里,超额收益非常明显,并且估值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因此投资的成本绩效正在下降。
目前,国外疫情仍不容乐观。我们也注意到很多生产口罩的制药公司已经和国外签订了出口协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下一季度的业绩。然而,目前这类公司的市盈率已经很高,选择进入并接管将会冒很大的风险。
医药股票的投资逻辑:回报的价值来源
红周刊:与疫情相关的医药股票市场可能会暂时结束。在大型医疗卫生行业中,你对哪个子行业更乐观?
刘晓龙:我对医疗器械、疫苗和一些创新药物更乐观。以医疗设备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医疗设备基础设施的人均覆盖率真的很低,例如呼吸机和icu病房,而德国的人均数字比我们高一两个数量级。
这一领域的本地化比例不高。高端医疗器械是在国外制造的。迈瑞医疗和大熊猫开开医疗在过去两年开始发展,并逐渐具备了在某些领域与外国竞争的能力。在国家自主可控的政策环境下,医疗器械的长期增长不成问题,目标估值仍处于合理位置。由于加速本地化和行业需求增长的双重好处的叠加,应该有一个阿尔法增量。
《红色周刊》:在另外两个子板块中,有没有你看好的股票?
刘晓龙:我最喜欢的创新药物公司主要集中在港股。从估值和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生物制药等公司拥有长期机遇。如果是一家因疫情而具有明显短期利益的公司,其冲动性利润增长带来的高估值将是不可持续的,并且在未来会大幅降低。
以中国生物制药为例。公司未来两到三年的增长非常明显。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有许多新的药物储备,其成果将在被批准和引入市场的过程中发布。尽管其部分产品受到今年集中采购降价的影响,但其业绩增长从明年开始应该会有一个上升周期。
从渠道、销售能力和规模的综合实力来看,中国生物制药无疑是一家领先的创新型制药公司,也生产pd-1,但其利润相当于恒瑞的一半,但其市值不到30%。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生物制药的空空间仍然相对较大。现在它的市盈率超过30倍,比标准的恒瑞药业高出80倍。虽然港股和a股的估值体系有所不同,但两家优秀的创新制药公司的估值不会相差太远。因此,我认为这两家公司的估值差异在未来将逐渐趋同。
红周刊:在公开募股的季报中,恒瑞医疗、迈瑞医疗和长春高辛携手进入前十名。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刘晓龙:事实上,受疫情影响,很多制造行业的销量在下一次仍会下降,只有在第三季度才有可能恢复。疫情导致了对避风港的需求,强制性消费者和一些制药公司可能是第二季度利润出现正增长的少数行业之一,这已成为追求相对收入的机构群体(如公开发行)的目标。
(注:本文仅举单只股票为例,不推荐买卖)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三大板块性价比凸显 ——专访聚鸣基金董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