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2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银行原油宝藏事件正朝着积极妥善的解决方案迈出坚实的一步。图为俯瞰中国银行的商业点
近日,国家商报记者从《原油报》的投资者那里获得了与中国银行签署的结算协议。该协议表明,原油宝投资者的负价格损失将由中国银行承担,中国银行将以负价格返还结算后从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中扣除的资金。
与此同时,记者还从许多投资者那里了解到,他们先后接到了当地中国银行的电话,并被邀请到该行谈一谈原油包的解决方案。一位投资者表示,投资者可能会收回20%的保证金。
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中国银行还发布公告称,最近,中国银行积极理解客户需求,按照法治和市场化原则,尽力维护客户利益,并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了研究和提出意见。目前,中国银行相关分支机构正根据客户意见,积极真诚地与客户沟通,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解决。
中行将承担所有负价格损失
记者从投资者处获得的《结算协议》显示,甲方(即投资者)购买的与cme 5月5日期货合约挂钩的2005年美元/人民币美元原油合约,参照CME公布的当前合约结算价格,即-37.63美元/桶进行结算,0美元/桶至-37.63美元/桶之间的结算金额部分构成本协议所述甲方的负价格损失。
协议规定,乙方(中国银行)将承担投资者的所有负价格损失,也就是说,因仓库损耗造成的损失将由中国银行承担。
根据中国银行与投资者签订的交易协议,原油保强制平仓保证金的最低比例要求为20%,即客户保证金低于20%时,中国银行将进行强制平仓,避免损失扩大。
除了负的价格损失,记者从一位投资者那里了解到,投资者可能会收回20%的保证金。他告诉记者,他从与银行关系密切的当地人那里了解到,解决办法可能是客户可以取回20%的存款。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拥有不到1000万元人民币原油财富的客户有机会从中国银行取回20%的存款。
许多投资者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接到了当地中国银行的一个又一个电话,并被邀请去银行谈原油包的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和解,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自从原油宝藏突破仓库后,处于风暴漩涡中心的中国银行多次对事件做出反应。从4月21日到5月5日,短短半个月内,中国银行官方网站发布了7条关于原油储备的公告或说明。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原油穿宝仓事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4月30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次对此事件做出回应,称正在调查原油宝藏事件,并要求中国银行根据法律法规解决问题,与客户平等协商。同时,要求中国银行尽快解决问题,严格产品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市场异常波动下的应急管理能力。
5月5日晚,中国银行再次宣布,根据美国时间4月20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官方结算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原油期货合约相关的原油产品以负值结算,许多客户遭受了巨大损失。原油期货出现前所未有的负价格,是疫情期间全球原油市场的极端表现,客户和中行都遭受了损失。
近期,本行积极了解客户需求,按照法治和市场化原则,努力维护客户利益,针对客户需求研究提出意见。
目前,中国银行相关分支机构正根据客户意见,积极真诚地与客户沟通,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民事纠纷,中国银行将尊重最终的司法判决。同时,中国银行保留依法向相关外部机构追索的权利。
财务委员会关注金融产品风险
记者注意到,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一些金融产品风险,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控。我们应该控制溢出,把握适度,提高专业水平,尊重合同,明确责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事实上,中行在此案中的争议点是,投资者前期的风险评估和适宜性匹配不到位。记者了解到,很多投资者在购买原油宝藏前的风险评估测试都在c3水平,这意味着存在一定的本金风险,收益波动,但现在出现了本金需要倒挂的情况。
对此,北京史静(郑州)律师事务所金融资本部主任万章律师告诉记者,这不符合投资者适格性的要求。她表示,中行最大的问题在于风险匹配不当和风险披露不充分。
负油价和原油宝藏风暴对仓库的冲击不小。目前,许多已发行原油宝等国际原油期货产品的银行已暂停其产品的新交易。
5月4日,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当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接近于零或出现合理预期的负价格时,将暂停全部或部分账户商品交易。此外,5月2日,本行对账户商品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实时平衡功能,旨在尽最大努力防范客户损失超差的风险。
中国银行在原油宝藏耗尽的当天(4月22日)发出通知,表示将暂停客户原油宝藏(包括美国石油和英国石油)的新的开盘交易;北京时间4月28日上午9点,工行暂停了原油、天然气等产品的交易。
图片来源:记者张健拍摄的每一张照片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原油宝和解协议曝光:中行承担负价亏损 投资人或拿回20%保证金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