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2字,读完约4分钟
6月6日,以“化解阴霾,重拾‘心灵’生活”为主题的公益健康教育项目正式启动。通过联合主办大规模房颤疾病教育主题论坛,启动与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对话的全国媒体系列,播放患者故事视频等。活动搭建了房颤防治宣传平台,促进了医疗行业共识和卫生政策对话,促进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早日实现。
该项目由强生公司和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组织,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认识,特别是房颤患者和高危人群,推广医疗创新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提高治疗的规范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病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常胜教授在项目启动论坛上提出:“我国房颤患者的知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半数以上的患者从未听说过房颤,更不用说知道其危害性,这给房颤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健康中国2030”计划提出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特别是中风的综合防治和综合管理。要着力提高全民疾病意识,不断强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理念,减轻疾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迎接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快速和紊乱的心房电活动。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第一死因,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84岁的患病率达到12%。目前,中国有1000多万房颤患者。与高发病率和高致死风险相比,公众甚至专业人员对房颤的认识较低,导致疾病的标准治疗率较低。
马常胜认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颤患者的数量将迅速增加,中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将增加现有医疗资源的压力,给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带来诸多挑战。如果因延误治疗而发生中风,直接和间接的医疗费用将会更可观。根据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每年因房颤导致的中风治疗费用高达49亿元。
标准化诊断和治疗迫在眉睫
《健康中国2030》纲要提出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推进、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时干预,实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国家心血管中心房颤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姚彦教授在今天的论坛上表示,对于大多数伴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是房颤的首选治疗方法。他说:“由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导管射频消融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第一线技术。通过这种治疗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可达90%,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最新研究表明,采用最新技术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也可达80%。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创建健康创新的生态系统
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提高公众对心房颤动的正确认识迫在眉睫。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范表示:“我们期待与业界领袖共同努力,加强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房颤的防治教育,以取得最大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经理陈表示:“强生医疗始终致力于提高房颤治疗在中国的技术和标准化发展水平。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强生医疗不断将创新产品和手术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积极推动全球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使医生和患者能够尽快受益于创新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据报道,强生公司于2019年底宣布建立“强生博鳌创新链”。在博鳌乐城医疗创业园,强生医疗试用了多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心脏电生理手术产品,这些产品几乎与美国市场同步上市,让中国人不用出国就能享受到与美国同步的医疗技术。
此外,强生医疗致力于在中国培养电生理专业人才,并于2019年底推出了“高端电生理技术五年专业培训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中国电生理学家的专业教育体系,帮助提高该领域临床医生掌握尖端技术的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伟)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中国房颤日”启动公益健康教育项目 搭建房颤防治宣传平台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