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4字,读完约5分钟

孔政 : 中医药在两次抗疫中的卓越表现!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在平时各自行医,因患者、疾病各不相同,因此中西医的优劣无从比较鉴别;但是,当这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面对同一种疾病而各展身手时,两者的表现就可以明确地分出高下,从而具有了统计学的意义———孔政。

【个人简介】

 孔政,圣爱中医馆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公立三甲医院退休专家。精专中医辩证施治、理法方药,中医骨伤针灸科、中医疼痛科专家,公立二甲中医院院长、科技拔尖人才。专治严重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骨痛、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脱臼、面瘫、偏瘫、头痛、眩晕等疑难杂症,独创中西结合整体疗法和太乙灸治、内外兼治。中医理论基础扎实,理法方药精通,包括内、妇、儿、皮肤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辨证准确、疗效显著。通晓中医康复养生,是为数不多的集中医辩证施治、传统骨伤手法、精湛针灸技术、介入灌注和中西医结合于一体的学科带头人。

【擅长诊治】骨科、内科

骨科: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骨折、脱臼、面瘫、偏瘫等;

内科:头痛、眩晕、上肢麻木、胃炎、肠炎、高血压、中风偏瘫、耳鸣、耳聋、呼吸道感染等疑难杂症。

现每周四全天坐诊于武汉圣爱中医馆兴业馆

为更好服务患者,名老中医孔政长期坐诊于武汉市圣爱中医馆兴业馆,请患者登录“圣爱中医官网”提前预约。

【统计表明】

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中医积极参与其间,且表现优于西医。

2002年非典首先在广东省爆发,当时,邓铁涛率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70余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退烧时间3天,且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无一例治愈患者复发。而钟南山院士所在的西医型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其中有71名病人接受中医介入治疗,仅一例死亡。另一值得提及的,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没有后遗症,而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则大量出现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症,且治疗费用比中医高出很多。

中医药全程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更加显著。

相比抗击非典疫情,中医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时间更早,规模更大,程度更深,作用更突出,并且得到了中央、卫健委,甚至中纪委的鼎力支持,外部环境显然好于非典时期。

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实践显示:

1、中医药不但长于预防和治疗轻症,也完全能够治疗重症,承担急诊。

江夏纯中医方舱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过去社会上的共识是,中医在急诊中的作用不大,救急主要靠西医,中医的优势在慢性病。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并且是非常片面和表浅的。“如果真正深入ICU,真正参与SARS、甲流和登革热等烈性流行病的救治,就会发现,如果没有中医药的介入,那简直不敢想象,将多死多少人,将有多少危重病人一直陷于危重的状态而不能逆转!”

2、中医药不仅能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发挥突出作用,而且能够独立地承担救治任务。

据2月19日发布的数据,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肺炎1号有效率达到94.21%。2月24日,北京市卫健委公布,北京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为92%。江西抚州的中药方剂对新冠肺炎的治愈率高达70%以上。武汉500多人服用了全科医学博士谢珺开具的中药,无一例感染新冠病毒。随着疫情防控的进程,中医药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发挥了主导作用。以中医国家队进驻的金银潭医院,其一家治愈的患者即占武汉各医院治愈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3、清肺排毒汤疗效优异,成为实至名归的新冠肺炎特效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在综合分析新冠疫情特点的基础上,葛又文统筹考虑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处方,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在一起,化裁为一个新的方剂。这个方剂不以药为单位,而以方剂为单位去和病毒作战,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药量的情况下产生几倍量的效果,寒湿热毒排出的速度更快。这个方剂就是“清肺排毒汤”。

4、中医药是抗击新冠疫情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部疾控组顾问、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张伯礼说,2003年中医药就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与力量。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防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从临床疗效观察来看,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疗效优异,作用突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甚至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能够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以整体调节、治未病、多靶点等为特色的中医药,科技赋能,守正创新,成为抗疫“奇兵”和疫情防控的亮点。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孔政中医药在两次抗疫中的卓越表现!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4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