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1字,读完约9分钟
来源:中国艺术网
2021年4月2日,曾经被艺术第三方媒体“艺术战争”誉为中国书画界教父、中国艺术品第一人的徐永斌出狱。4月4日,业内各大媒体刊登了这一消息,这位字画界传奇人物出狱的消息登上热搜,时隔五年,徐永斌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一度在中国艺术界声名鼎沸的徐永斌,为何入狱五年,一位接近徐永斌的人士向中国艺术网透露:徐永斌回归十天内,曾经的班底都悉数回归,徐声称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浪潮中,再一次让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绽放出它应有的光芒。
如今他的回归,能否再现往日事业神话?
“前世”传说
徐永斌1972年生,中国著名画家沈学仁外甥,就读于工商银行干部学校,北京大学第一批PE高研班,文化产业高研班;上海大学艺术金融研究生、博士班;历任中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深圳杏石艺术品基金董事长、中信信托书画基金投资顾问、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山东工作站主任、湖南文交所执行董事、深圳文交所顾问、中国文联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副会长、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拥有二十多年的金融管理和艺术品投资经验,以及深厚的政府及市场人脉资源。
关于徐永斌的传奇实在太多,例如,他原来的办公室是全中国离天安门最近的办公场所;
传闻徐永斌与保利、荣宝斋等各大拍卖行有深厚关系,只要是他所签约的画家,身价必定一路飙升。据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创研室主任熊红钢,在认识徐永斌之前影响力仅限于贵州。而徐永斌偶然一次机会看到熊的画作之后,觉得熊的作品日后必定会大放异彩,所以把他力推到了北京,仅仅数年,熊的画作价格竟然在保利拍到了十万一平尺!
更有传闻当时上海某一美术馆长,为了与徐签约,竟然请动了十几个退休部级老领导,从北京专程赶到潍坊市沈学仁画廊见证与徐永斌签约仪式,此事还惊动了省市级各级领导,足见其当年在业内的影响力极隆。
当时筷子兄弟、央视《百家讲坛--齐白石》主讲为他站台
徐永斌当时威望盛极一时,沈学仁画廊也成为了业界神话,只要是沈学仁画廊的签约画家,无不名利双收,当时有几个知名画家在一次私下聚会当中戏称:“只要被徐永斌看中,就等于在北京有了一套别墅。”更有人戏称他像是中国书画经营界的一部编年史,因为他把书画的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干了一遍。
艺术教父
徐永斌1999年与舅舅共同创建沈学仁画廊;2000年开通中国第一家网上画廊;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创与世界接轨的书画家全权代理制,签约二十名年轻画家,至今他们已经是中国画坛的中流砥柱;
2003年与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共同创建院刊《水墨研究》杂志,任副理事长;2004前后年画廊荣获中国十大画廊、文化部诚信画廊、中国文联五星级画廊等称号、与著名美术批评家贾方舟共同主导成立中国美术批评家网,任第一届理事长;2006年参与成立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任山东工作站主任;
2009年与潍坊银行主导完成国内首个银行业书画融资项目,被中国文化报头版高度评价为国内艺术品质押的破冰之旅;2010年与深圳文交所主导创新齐白石一号国内首个类股票的艺术品证券化交易,并与中信信托发行国内首个书画运营基金和杏石私募艺术基金;2011年在担任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执行董事期间,主持创新性研发推出全国第一个旅游景点门票收益权融资项目--张家界"《魅力湘西》门票收益权项目",该项目作为文化产权交易创新融资模式的典型案例入编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系统性融资规划,
同年与茅台集团合作推出“传世典藏齐白石艺术茅台酒”系列产品;
2012年与陕西文交所主导完成李苦禅1号投资组合产权产品,收益兑付 年收益率为32.4%,创国内文交所首例和最高收益率。
徐永斌对各种高端消费品进行限量衍生艺术品开发生产,依托其自然增值属性,与已拥有版权的近现代书画大师作品结合,打造成了投资与实用的限量版衍生艺术品。
徐永斌对文化产业更有独树一帜的商业逻辑,还不断扶持文化新人,在其近二十年的经营时间内,累计各项捐款达近千万元。
他相继在美术馆(画廊)、文化展览、文化主题酒店、艺术品质押融资服务、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衍生品开发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了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进展,在所属行业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他先后荣获新华网年度收藏人物、中国经济网文化达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众多称号。
至此,徐永斌的声誉以及业内地位达到了顶峰。
败走
所谓盛极而衰。
"艺术品信托后来被看作'是非地',信托公司只等产品到期后,赶快脱身。"一位信托业从业人员回忆当初艺术品信托野蛮生长的那段日子说,"有的信托公司当初进入艺术品领域是为分得一杯羹,抢占新兴市场,有的就是'赶时髦'匆匆上马。但如今纷纷折戟,才发现艺术品市场'水太深'。"
当时,2009年,国内第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红珊瑚一期"——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品基金年化收益率31%的最高纪录。这直接刺激了金融与艺术的迅速联姻,大量资本开始在艺术品市场上"跑马圈地",徐永斌也就是看到了这个机遇,才将全部工作重心转向于艺术品投资。
2010年以后,国内艺术品信托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益信托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产品虽然只有10款,但发行规模达到7.58亿元。进入2011年,艺术品信托产品暴增至45款,发行规模高达55.0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626.17%。
正是此轮艺术品投资热,但关键是,绝大多数艺术品信托要通过拍卖渠道退出。而也就在这封闭的三年、五年里,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是2010年、11年一幅画随便增值三五倍的时候了,艺术品信托的变现突然间困难重重。
事实上,杏石投资发行的这批基金就是始于艺术品基金的春天,终于艺术品基金的寒冬!
2014年开始,徐永斌控制的几个基金相继出现了艺术品变现困难,基金到期难以兑付的情况。不过再怎么样,这也是市场商业行为,基金由银行承销,这本也不至于让徐永斌陷入囹圄,这个时候他也在积极与投资人协商,资金未归还部分,由投资的艺术品作为冲抵。
祸不单行,本来艺术品基金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也就是这个2014年,在徐永斌刚好费尽所有心力即将处理好基金兑付问题之际,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首次将以艺术品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纳入了监管范畴,并明确合伙制基金适用此监督管理办法,徐永斌的杏石投资被直接立案调查,徐永斌也因为所控基金没有进入中基协的备案锒铛入狱。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创意与金融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蔺道军表示,“艺术品更应该被作为一种资产配置进行中长期投资,其特殊性不适合‘短、平、快’投机。艺术品具有审美的滞后性和价值实现的长期性,它带给人更多的是精神享受,社会的进步对于这种审美给予认可与褒奖时,艺术品的价值才能有好的体现。”
徐永斌后来也表示:“当时我只看中了艺术品基金本身逻辑的合理性,却忽略了政策环境的变化因素。当然,相关职能部门作出这样的决策,有他们的通盘考虑,我个人是理解的,也只有更好的监管,才能让市场远离无序。”
渡劫
在提审期间,徐永斌未指控任何一名同事和合伙人,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后来他问过徐永斌为什么要这样做,徐回答:这并不是我故作伟大,因为本来这个事情就是我的意志,别人只是听从命令行事,我怎么能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呢?我犯的错,就让我来赎罪吧! 入狱后,徐并没有自暴自弃,他的心却静了下来,他在反思艺术品市场前几年的野蛮发展是不是正常的常态;他反思艺术品给人精神享受的本身价值是不是被自己忽略了。世人皆醉自己也跟着醉,亦或者说都是装醉?
难道自己错了?
是的,自己错了,如果艺术品离开了大众,世人只去追逐它的资本属性甚至炒作,那么,建立在如此模式下的金融体系,无异于是无根浮萍。
徐永斌再一次拿起了道德经,他寄出的一篇笔记写道: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艺术品的价值我们其实无法量化,所谓拍卖与评估,无非是我们强行赋予它的资本属性。如果仅仅是出于对其‘美’的认可,尚无可厚非,但是为了价值去塑造价值,这就是强求,故道德经认为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
之后徐遍览中医、经络、穴位等书籍,天天给自己拿捏调理,身上的许多隐疾居然不治而愈。同监舍的狱友都笑称他为“神医”。
涅槃今生
在监狱服刑期间,他从易经开始,系统性地学习了国学、西方管理学、孙子兵法以及著名企业家的成败案例,自己戏称打通了企业经营的任督二脉。近五年的面壁思过后,他出狱再次创业,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不管结果如何,他是一个很有想法且不断尝试的人,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至于是非功过,后人自有评价。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徐永斌渡劫:中国艺术品第一人的“前世今生”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4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