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专电:炽热的“奔跑”在冰冷的冰原上

新华社记者杨军·刘石平

春节期间,当人们在温暖的电影院欣赏《漫游地球》时,有一群人在南极冰盖上“疯狂奔跑”,这是他们新年的节奏。

同样的东西冻结了数千英里,同样的东西是无法接近的。在电影中,救援队运送弗林特到苏拉威西岛的卡车必须在10个小时内行走3000多公里。现实并不那么浪漫。在南极冰原上,中国南极考察队成员花了五天多的时间走了500多公里。

特稿:寒冷冰盖上的火热“狂奔”

为了能准时上岸登上“雪龙”号科研船,中国第35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和泰山队的37名队员在3日的一场暴风雪中从泰山站出发,历经千辛万苦,于8日晚返回约520公里外的中山站。

他们没有像电影中那样爬上几千米高的行星发动机底座,而是在4000多米的高度爬上了南极冰盖的顶端;电影中没有气泡室来避免危险,但他们依靠毅力和有限的设备来适应情况;没有点燃木星的任务,他们“点燃”的是人类对地球和他们自己的了解的火焰。

特稿:寒冷冰盖上的火热“狂奔”

一路上,队员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冰裂、暴风雪、软雪带、蓝冰地区、强紫外线、极寒、高原病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地下城市”可以御寒,没有智能技术可以及时提示路况的危险,也没有科幻通讯可以帮助远程监控,所以我们只能依靠自己。

特稿:寒冷冰盖上的火热“狂奔”

在南极冰原探险期间,最危险的敌人是冰缝。由于重力,南极冰盖将流向低海拔地区。如果它在流动过程中穿过山脉和其他地区,冰盖将在一些地方破裂,形成深冰裂缝。它们只有几十厘米窄,几十米宽。如果研究车辆意外坠落,人员很难有生还的希望。最可怕的是一些冰缝被雪覆盖着,雪看起来又白又光滑,只有当研究车辆经过时才能被发现。

特稿:寒冷冰盖上的火热“狂奔”

暴风雪已经成为极地跑步的“标准”,队员们应该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白化日”和“吹雪”,这将导致车队停止。“白化日”指的是由冰盖反射太阳光和低空雪晶散射而形成的天地之间的白色景象,使人无法辨别方向。“在地上吹雪”是指风像流沙一样吹起漂浮的雪。当在野外遇到这样的天气时,事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特稿:寒冷冰盖上的火热“狂奔”

南极冰原高原寒冷缺氧,沿途温度通常低于零下30摄氏度。一半的队员鼻子和脸上都冻伤了,由于气温低,雪上汽车很难在早上启动。

王道离家去南极已经将近500天了。他是第34次南极探险队的过冬队员。在中山站呆了一年后,他成为了第35次南极考察队昆仑雪队的一员,驾驶昆仑雪队的头车在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上攀登。

作为昆仑团队的一员,方正将在完成任务后返回中山站,成为一名越冬成员,并继续在南极停留一年。这意味着他还将在南极洲度过下一个春节。今年是南极洲连续第十个中国新年。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为什么运动员不能有一个好的春节?你为什么想在冰原上跑?为什么要爬到南极的顶端?你为什么一路来到一个孤独的地方?选择来到南极洲是为了实现更多的探索和梦想,即使它们很困难...

由于材料有限,机会有限,任务众多,天气不稳定,在南极野外作业和行军任务中以正常的速度生活是一种奢侈。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团队成员必须迅速建立一个调查站,执行科研任务,并及时返回中山站。

冰盖是冷的,但充满勇气的人心是热的。中国的南极人能够吃苦,在艰苦的战斗中勇敢,在探索中勇敢。他们付出的回报是中国南极科学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地球认识的加深,这也是他们对全人类的贡献。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特稿:寒冷冰盖上的火热“狂奔”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