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4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两年坚决执行“住房无投机”的顶层政策原则,在年底和年初,购房者根据自己的住房需求,迎来了购房的窗口,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在北方生活了13年后,2018年底,作者在北京选择了一个地方买房。在看房和签约的过程中,连锁实体店有明显的升温迹象,潜在买家数量明显增加。然而,每一个购房者也感到焦虑,买房的时机和房价的涨跌不时地惊动着购房者。总的来说,每个买家在买房前都会经历长期的焦虑,在买房后会有莫名其妙的确定感。
回到13年前,北京房价处于快速上涨阶段。当时,对于大多数刚开始工作的“菜鸟”,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购房计划,但他们对房价上涨的速度有着直观的感觉,收入增长率远远落后于房价增长率。首付的缺乏带来了最初的些许担忧。
从2006年北京房价快速上涨到2017年,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焦虑已经由浅入深。在此期间,不仅是由房价过度上涨引起的焦虑,也伴随着持有货币对抗通货膨胀的焦虑。如果说房地产与婚姻和生活条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通常是存在的。直接因果关系的概念从人类的感受来看没有意义,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似乎正被真正的房屋所有者所证实。
工作年限和储蓄的增加并没有减少不买房的焦虑。相反,在积累首付的过程中,焦虑在增加。离首付越近,除了收入不能增长但房价不能抵抗通货膨胀的焦虑之外,还增加了“想买不能”的焦虑。
尽管在北京房价快速上涨的一年里,房地产调控从未间断过,但回顾房地产调控的历史,紧缩期明显长于放松期,几乎每一次紧缩都被贴上“历史上最严格”的标签。但是,每一次调控,房价总是先抑后升,政策稍有放松就会导致强劲反弹。
在此期间,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而无法买房的焦虑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因为房子所承载的住房需求和除了居住之外的各种需求都在那里,而不存在是因为个人是否主动忽视它。
买房事关民生,需要政策下决心消除全民的焦虑。时至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最高政策原则,即“坚持以住为导向,不搞投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使人人有房住。”
2017年和2018年之后,楼市终于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有住房需求的购房者的焦虑,过去两年里,持币人数有所增加,但很难掩饰那些只需买房的人对下一轮“报复性反弹”的担忧。特别是在2018年底,由于调控政策范围内对单个城市进行合理适度的微调,这是房价上涨背后的担忧,所以那些需要的人非常敏感。
年底和年初,各种渠道的判断越来越清晰,房地产市场普遍增长和暴涨的时代已经完全结束。这不仅是因为中央政府坚持的政策原则和底线越来越清晰,也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分化的趋势正在加深。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住而不炒的定位,实行政策分类指导,强化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在稳定政策下,那些只需要买房的人的心态更加稳定。选择一个城市,用负担得起的杠杆贷款买房将成为常态,每个人正常状态的背后是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实现“软着陆”;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不断改善生活的新起点。相信在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将通过与时俱进实现未来由房地产主导向科技驱动的经济转型。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证券日报:“房住不炒”原则让刚需心态平稳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