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0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南昌1月13日电:不朽的窑火

新华社记者李兴文吴昊

"工匠来自四面八方,乐器走向世界."

景德镇在1600年前开始制瓷,几千年来窑火从未熄灭,这创造了一个城市依靠单一手工业支撑千年的奇迹。

在一对工匠的手里,简陋的土地变成了成千上万家庭珍爱的瓷器。

走进这个手工业之都,见证“泥与火”的传奇。成千上万的陶瓷工匠深刻诠释了工匠精神:责任、完美和创新。

保持平凡,看到不平凡

珠山大桥横跨长江,两岸矗立着72尊黑色铜像。

这72尊铜像确定了制瓷的主要工艺,代表了景德镇数万名从事这一古老行业的陶瓷工匠。一件瓷器要经历72个过程,有些人一生都坚持一个过程。

在燃烧的柴火窑前,74岁的打桩大师胡嘉旺专注地看着,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瓷器的成功取决于窑火”,窑火是瓷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决定着瓷器的成败。

木材窑内温度不平衡,温差大。如何掌握窑内的温度变化和气氛取决于打桩机的经验。胡嘉旺有一个独特的“吐”的技巧,这有助于判断温度在窑内的蒸发程度吐入窑室,这往往比温度计更准确。

庄师傅的绝技不是从“武功秘笈”学来的,而是多年反复试验的结果。

从1976年到1986年的十年间,胡嘉旺在柴窑学习了三个打桩机,经历了从第一级打桩机到第二级打桩机的八个阶段。他记不起自己经历过多少次失败。

“做瓷器就像做人,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他说。

胡嘉旺是景德镇陶瓷工匠的缩影,他们几千年来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衷。据统计,景德镇陶瓷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多达15万人,接近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博物馆,数百张瓷器工人的黑白照片在一面巨大的幻灯片照片墙上缓缓闪现。人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感到震惊和感动。

“这就是我们年轻时的样子。”63岁的光明瓷厂党委书记刘说,是几代普通工匠保持了平凡,使景德镇陶瓷与众不同。

创造终极历史

2017年,出现在节目中的故宫博物院国宝“各种琉璃瓶”,因其精湛复杂的工艺而成为“净红”。这件清代景德镇御窑瓷器自上而下有15层釉色装饰,被称为“瓷母”。

它展示了康干的鼎盛时期,也是景德镇工匠的精湛技艺。

明清时期,为了保证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的质量,朝廷对瓷器有严格的挑选标准,如果有缺陷就将其打碎并掩埋。瓷质的“珠山”屹立至今,被誉为陶瓷界的“珠穆朗玛峰”。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通过追求完美、冷漠和满足的心以及精确的技巧创造出来的."这位55岁的御窑技术继承人告诉袁华,在他看来,御窑瓷器是一个典范。

向元华花了四年时间复制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顶级官窑。

经过数百次试验,他根据明清时期皇家瓷胎的泥配方,使瓷胎的油质、密度、光滑度和透明度达到了皇家瓷器风格的标准。同时,他按照传统美学追求陶瓷造型和颜料的最佳效果,形成了行业的“七星标准”。在这一标准下,他创办的官窑元化堂每年生产20000件瓷器,但只剩下2000多件,淘汰率高达80%。

不熄的窑火 不朽的匠心

让瓷器臻于完美,让历史臻于完美,是景德镇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

从媒体辞职下海的段建平带领团队,将其烧了四次,创造了镇店之宝——一对梅瓶,88幅金凤凰画;为了保持品牌价值,鸿业陶瓷将销毁所有次品,不会低价出售;瓷器“作坊”程德玄毫不犹豫地扔掉了所有价值数百万元、有轻微瑕疵的产品。在最长的时间里,半年内没有产品发布...类似的故事在景德镇比比皆是。

不熄的窑火 不朽的匠心

景德镇工匠坚信,在高品质发展的背景下,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景德镇工匠精神与时代紧密结合,必将促进中国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的繁荣。

追求创新

“中国的瓷器文化总是贯穿着一条主线,不是‘皇帝’这个姓氏,而是‘新’这个姓氏。”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在《御窑千年》一书的序言中写道。

如今,在拥有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景德镇,创新无处不在。

40多岁的詹少林虽然不是很年轻,但却是景德镇著名的“白描大师”。这不仅是因为他有20多年的拉坯经验,更重要的是,他突破了景德镇传统的拉坯技术,把传统的三段画法变成了一次画法。

“那时,我遇到了一位在美国旅行的陶艺家,她的作品让我很惊讶。观音和青蛙都是通过画空白完成的。她把绘画技巧和雕塑技巧结合起来,对我很有启发性。”詹少林寺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努力,他终于成了景德镇第一个画大物件的人。

不熄的窑火 不朽的匠心

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波斯釉“马谡丽青”和异域文化一样,景德镇的工匠们也受到启发而创作出青花瓷。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国内外成千上万的“风景漂流”和“马天Xing/きだよ 0”的艺术理念使景德镇陶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不熄的窑火 不朽的匠心

一组数据反映了景德镇陶瓷的创新成果:景德镇高科技陶瓷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几乎空白色发展到目前的60.9亿元,是各类陶瓷产品中增长最快的。创意陶瓷也在迅速发展。2017年,景德镇艺术展示陶瓷产值达到126.2亿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源昌说:“熟能生巧,精雕细刻是基础,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窑火永不熄灭,创新永不停止。因为创新,有着千年历史的景德镇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吴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不熄的窑火 不朽的匠心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