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6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仍在高速增长。然而,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目前中国现有债券中有20%以上不符合国际标准。

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和可持续金融研究所主办的2019年可持续金融大会上,一些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对中国绿色债务的发展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包括引入第三方评级、提高信用评级、建立绿色金融特许经营。

探索指标编制,加大信贷审批力度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0月31日,中国自2018年以来共发行了1252亿元绿色债券。据联合赤道环境评估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虽然绿色债券的发行量逐年下降,但发行人越来越多,政策也不断优惠,因此绿色债券的未来发展非常乐观。

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然而,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所执行董事巴曙松指出,目前,中国约有20%-40%的现有绿色债券被认为不符合国际公认的绿色债券标准定义。

巴曙松表示,国际标准通常指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募集资金的目的、项目选择和评估、选择过程、募集资金的管理和披露报告,并要求外部独立的第二意见和第三方审查。

与国内标准相比,主要区别如下:

1.绿色基金使用分类:中国允许使用清洁煤,但世界不允许;

二是债务偿还和一般企业使用的发行上限:国内标准是募集资金可用于偿还(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指引),上限为募集资金的50%;国际标准不同;

第三,信息披露要求不同:中国不要求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和审查,这降低了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投资的门槛,增加了离岸分销的成本。目前,中国普遍鼓励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但这不是强制性要求。巴曙松引用中国债券数据称,在2016-2017年发行的146只绿色债券中,有102只支出有第三方评估意见,占71%。

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巴曙松表示:“国际和国内绿色债券认证标准之间的差异,对于发行者和投资者来说,不一定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他对内地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扩大绿色债券的投资者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编制一些绿色债券指数,让更多国际投资者了解参与情况。绿色债券信息交流通过推出中英文双语信息平台展示其价格信息。”巴曙松说。

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巴曙松指出,从全球交易所的角度来看,加快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满足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交易所正在考虑设立绿色债券专属板块,以显示绿色相关信息的披露,而香港市场也应该有条件设立相应的绿色债券专属板块。

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对于未来的预测,巴曙松认为,交易平台之间的合作将有助于提高绿色债券的结算效率,降低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的成本。他呼吁开发更多新产品来改善绿色债券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例如,绿色债券指数和外汇基金,并适当引入个人投资者。外汇衍生品应配合这些指数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的风险管理,对冲汇率,这将有助于突显绿色债券在长期回报方面的稳定性和优势。

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建立绿色金融特许经营

作为中国第一家采用赤道原则的银行,兴业银行将赤道原则、方法和工具内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兴业银行行长陶介绍,2009年兴业银行成立了行业内第一家绿色金融特许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现更名为绿色银行。兴业银行以特许经营组织为基础,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包括首次推广能效融资产品、首次推广综合碳金融服务、首张低碳信用卡、首笔排污权后抵押贷款、首笔绿色金融债券等。

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继2016年中国首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后,兴业银行于2018年11月在市场上发行了两批6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并在海外发行了绿色美元债券和绿色欧元债券。“我们的绿色金融债券存量已超过1600亿英镑,使其成为世界上绿色债券发行余额最大的商业机构。我们还提高了各种绿色债券的承销比例。目前,兴业银行是中国国内市场绿色债券股中市场排名第一的银行。”陶对说:

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陶特别强调,面对绿色金融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兴业银行总行和兴业研究公司一直积极向同业金融机构出口绿色金融同业,如与当地商业银行签署了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绿色金融理念和标准经验的融合与共享。

针对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陶向提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投资者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改善环境意味着发展生产力。可持续融资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风险评估指标,使投资者能够调整回报方向;二是监管应加强引导,降低商业银行相应的风险权重,引导更多银行将资金投向绿色金融。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超20%存量绿色债不符合国际标准!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