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9字,读完约5分钟
央行最新的金融统计数据揭示了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全貌:
去年,它猛增了2.66万亿元;
8月底余额突破10万亿大关后,走出下行抛物线,2018年底固定在9.617万亿元水平;
受许可证管理的影响,许多中小银行在今年下半年停止发行结构性存款。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在8月份达到峰值后,连续4个月出现萎缩,总额达4623.34亿元。
去年,它激增了2.66万亿,达到9.62万亿
截至201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比2017年底的6.96万亿元增加2.66万亿元,增幅为38.27%。
“结构性”是指将基金分为“低风险低回报”和“高风险高回报”。其中,“低风险低收益”部分主要与银行信贷或固定收益低风险产品挂钩,以确保本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高风险、高收益”部分投资于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通过设定一定条件,确保产品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
根据性质,上述9.62万亿元结构性存款分为个人结构性存款和公司结构性存款,个人结构性存款合计4.28万亿元,占44.5%;企业结构性存款总额5.34万亿元,占55.5%。
据发行人统计,大银行共发行3.32万亿元,而中小银行共发行6.3万亿元。
根据法律规定,大银行倾向于发行个人结构性存款,个人结构性存款的余额几乎是企业的两倍;然而,中小银行更喜欢发行企业结构性存款,企业的余额几乎是个人的两倍。
在去年8月达到峰值后,该数字下降并降至4000亿英镑
截至2018年8月底,结构性存款余额一度达到10万亿元,达到10.018万亿元。其中,零售端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196万亿元,占比41.89%;公司结构性存款余额5.822万亿元,占比58.11%。
然而,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在去年8月达到4.61万亿元的峰值后,一直在下降,到年底达到4.18万亿元,下降了4336.06亿元;个人结构性存款继续保持同样的萎缩曲线,连续三个月从去年8月的2.15万亿元下降到年底的2.12万亿元,累计减少287.28亿元。合计,2018年末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较8月减少4623.34亿元。
与中小银行的公司和个人结构性存款“双降”不同,大银行表现出“一增一降”的趋势:去年12月末个人结构性存款达到峰值,为2.16万亿元,与8月份相比。增加1131亿元;企业结构性存款减少,年末余额为1.16万亿元,比8月底减少523亿元。
与8月末的峰值相比,2018年底结构性存款余额减少4015.63亿元。
许可管理正在全面展开
“我不确定数据减少是否是出于监管原因。然而,确实存在许可证管理的情况。银行必须具备衍生品交易资格,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经理告诉一位经纪公司的中国记者,“对于我们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大多数银行都不具备这个资格。我行是少数具备此资格的银行之一,所以现在可以发行。但我们不知道将来是否会要求我们申请特定的衍生品交易资格。综合资质和具体资质的业务范围不同。”
另一位来自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士对中国券商记者表示:“要进行结构性存款,你必须至少具备交易衍生品的资格,这样才能与中资机构进行衍生品交易。”如果你参与与外国银行的交易,你需要同时具备外汇交易资格。”
必须了解的一个背景是,《金融管理规则》第11条规定,发行理财产品投资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应具备衍生产品交易资格;金融管理业务涉及外汇业务的,应具备开办相应外汇业务的资格。
“中小型银行很难设计出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因为在为不同目标和期限的结构性存款定价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型和参数。衍生品交易资格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中小银行不具备交易资格。委托大银行投资衍生品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风险的跨机构传递。”中信证券研究部的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此外,根据许多相关研究报告,如联讯证券、中泰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等,结构性存款业务至少存在一些问题,如销售和分销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充分(未公布实际衍生品交易情况和结果)、“虚假结构”等。
结构性存款市场存在一种“假”结构,这也是券商中国去年率先多次报告的风险点。中信证券将其归因于两个方面:第一,它为衍生品工具设定了不可能的条件,这使得衍生品交易无法触发;第二,观察间隔条件设置得更宽松,缩小了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之间的差距,显示出类似于固定收入的“刚性赎回”。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结构性存款去年激增2.66万亿 突破十万亿后跌去4000亿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