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贵阳2月8日电:“好日子越来越多了”——贵州异地扶贫搬迁增加了100多万山区人民的幸福
记者、项
吉祥的春联,火红喜庆的“福”字,宽敞明亮的客厅,一应俱全的家具,绣有“宾至如归”的主题...春节期间,当我走进李泽熙一户异地扶贫拆迁户的家时,一股浓浓的新年气息扑面而来。
“我的两个兄弟也搬出了山里。大女儿几天前刚刚结婚,几天后就要回来。二女儿和最小的儿子正在大学学习……”48岁的李泽熙在谈到搬到县城后的变化时充满了喜悦。
李泽熙的家乡在贵州省遵义市亳州区乐山镇海翁村大林沟村,那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他们三个兄弟的家里有10多人,都挤在一栋破旧的房子里,全家只有几块稻田。为了谋生,李泽熙到处打零工,收入也不固定。
2016年,在当地干部的动员下,他毅然决定搬到县城,住在大约100平方米的房子里。
"金融以财富为开端,欢迎财富和好运."门口贴的春联是李泽熙搬到县城的生动例证。
"在县城,孩子们上学和工作都很方便."李泽熙高兴地说,他的妻子在她居住的小区忙着打扫卫生,月收入1800元,而他因为管理经验在县城当电工,成为班长,月收入约1万元。
充满精神,逻辑清晰,语言简洁...在与李泽熙的对话中,很难想象这个“城市居民”还是一个几年前办了卡的贫困家庭。
李泽熙家庭生活的变化是贵州扶贫搬迁工程的一个缩影。
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贵州将搬迁188万人帮助贫困人口,其中150万人是建立档案和建立卡片的贫困人口,这是中国搬迁规模最大的一次。
为确保贫困人口“流动、稳定、致富”,贵州在实践中探索了“六个坚持”的实施路径:坚持省级统筹资金和贷款,坚持自然村整体搬迁,坚持集中城镇化和移民安置,坚持县域集中建设,坚持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负债,坚持按生产、按岗位转移。
在过去的三年里,数百万人已经逐渐实现了多年的“城市梦”。
“我搬家已经一年多了,有时我觉得自己像在做梦。”来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的移民肖金华(音译)说,他经常站在新家的阳台上看着家乡,有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彻底告别了贫困的山窝。
萧金华的家乡在岑巩县平庄镇邦邦村。要去县城,你必须先步行6公里到镇上,然后花26元钱乘车两个多小时。“娃娃是上学最可怜的。他们必须在黎明前出去。夏天很好,冬天真的很痛。”
2017年8月,萧金华搬到县城的新家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和杂货店。他的两个儿子在离社区不远的中学里学习,所以他们不再需要早起向前冲。
为了帮助移民加快融入居住地的生活,一些地方推出了新的"一揽子计划"。例如,自2017年底以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始探索实施“新公民计划”,并从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就业创业、健康卫生、资源权益、综合保障、社会治理、社区党建等13个方面推出了配套措施“一揽子”,系统地帮助搬迁人员转变为“新公民”。
据贵州省生态移民局统计,到目前为止,贵州已有127.8万人被安置,他们都将在今年6月底前被安置。
“城市化移民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了稳定的扶贫和长期发展。”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党委书记王说。
扶贫搬迁极大地增强了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监察厅随机抽取的928名拆迁户的调查,拆迁户对政策的满意度达到99.46%。
如今,“出山”的穷人生活在越来越富裕的日子里,他们的脑袋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我打算尽快考驾照,在县城开个门面,做我自己的老板!”李泽熙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好日子越来越红火”——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提升逾百万山区群众幸福感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