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9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创新、传承与激活:许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大放异彩

新华社记者林、、袁军宝、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成千上万的家庭总是用新桃子换旧的."在许多节日中,记者发现传统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通过春节走向大众,通过不断创新、传承和激活,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北京:春节期间,传统年画“焕发青春”

元旦的第一天上午,在北京意德阁艺术中心举办的“年画回归春节”展览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年画纷纷亮相。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王天林和王天琦饶有兴趣地欣赏着饲养员和灶神的年画,不时地问父母各种各样的问题。

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我之所以选择带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来参加年画展,就是希望通过回归,让孩子们从小就以一种娱乐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如今,学校教育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如中国研究对儿童的影响。”孩子们的父亲王先生说。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用手机仔细拍照。她告诉记者:“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想带一些材料去讲课。”如今,传统的文化内容,如年画和书法,经常会出现在考试中。学生们也非常感兴趣。许多学生写漂亮的书法。”

“年画回归春节”展览的主要策展人、龚王府博物馆中国传统技艺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孙东宁表示,中国传统年画是传统文化传承和活化的重要载体。“年画回归春节”不仅是一个口号,也是传统回归的希望,是无数中国乡愁的载体。我希望年画能换回春节,振兴传统文化。

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刷屏”城

在江苏苏州,传统年画“刷屏”。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刻年画,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画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作为苏州的传统文化艺术,年画一直受到保护和重视。

在苏州的“谈新年”与“画”——吉海春节“南桃北柳”古旧年画展中,71幅年画中有20多幅为苏州文光新区原主任高富民所收藏。

高富民说,张贴年画是告别旧迎新不可或缺的习俗。为了让传统文化在春节期间重新出现并融入当代生活,我们不仅要考虑传承,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传播。

记者走访了苏州,发现在平江路和山塘街旁的许多地方,在商场、地铁和公交车上,都张贴着精美的桃花坞年画。

苏州市民黄健说:“传统文化也可以‘点燃’,整个姑苏市都被桃花坞年画‘扫荡’了。”孩子们也有机会体验生产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眼睛和耳朵之间,桃花坞年画不再远离现实生活。”

据了解,苏州市政府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学会并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发,并成立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开设相关培训班。

山东:各种非遗产活动构成了一场文化盛宴

从年画、皮影戏、剪纸和瓷雕,到胶州秧歌和强茂……在孔孟之乡山东,“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近日启动,给人们一顿文化大餐。据山东省文化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麟介绍,今年“非遗产月”期间,山东省将举办685个非遗产展览。

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年画能散发出城市的温暖。淄博市文化旅游局举办了“年画回归春节,爱城市,温暖城市”的公益活动,并向环卫工人、公交员工、公安交警等春节期间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及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发送传统年画。据估计,将有3000套新年图片被发送出去。

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年画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新年期间的环境,具有吉祥和喜庆的意义。我希望在旧习俗的活动中增强仪式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淄博文化旅游局文化处处长裴涛说。

此外,淄博市文化旅游局近日与张店区文化旅游局、张店区文化中心联合组织了6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来到女子戒毒中心,手把手地向戒毒中心的32名成员传授剪纸、烧葫芦、布画、泥塑、木雕、刺绣等手工艺,让传统文化陶冶人心。

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根据《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二月二日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在2016年至2018年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该省举办了2200多次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