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4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南宁2月3日电:让清水流淌——广西玉林创新畜禽粪便处理新途径
新华社记者刘伟、何伟、唐
几个月来,南流江干流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ⅲ类;九洲河跨省评价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级标准……这种逆转是如何实现的?
畜禽粪便的直接排放,特别是中小型分散农户的粪便排放,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一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广西玉林,一个养猪大城市,一度陷入困境,境内的南柳河和九洲河一度成为“污水河”。当地政府探索了“截污、建塘、收运、还田”等新途径,努力解决困扰多年的畜禽粪便处理问题,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
粪便直接排放:“一河污水向南流”
南流江是广西最大的入海河流,流域面积近万平方公里。榆林流域是粤港澳重要的生猪供应基地。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增加,粪便和沼液的直接排放也有所增加,导致南流江水质不断恶化。2018年1-5月,国家控制的横塘断面水质劣于ⅴ类,出现“一江污水南流”现象。
九洲河发源于广西陆川县,流入两广交界处的河底水库,是广东雷州半岛380多万居民最重要的饮用水源。然而,由于上游水产养殖污染,河底水库水质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湛江市饮用水源的安全。根据监测,2013年九洲河与广东省交界处的水质总体上属于ⅴ类水质,枯水期水质恶化为ⅴ类。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与环境司农村处研究员孔原表示,过去,中小型分散农场直接排放粪便污染的问题主要依靠“禁止饲养”和“清除”,但根本问题无法解决。南柳河流域有近5万农民,仅玉林就有4万多户,其中98%是年产值不足500元的中小农户,78%有库存。“养猪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如果他们被禁止和清除,如何能保证这些人的生计?”孔原认为,治理不能“一刀切”,但关键在于杜绝粪肥和沼液的直接排放,并开辟一条将粪肥还田利用的渠道。
重建循环:再现“一江清流”
自治区农业和农村部畜牧饲料司研究员吴美衍表示,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迫切需要重塑适合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种养循环新模式。
位于南柳河流域的榆林市富民区有很多中小农户。对于直接排放粪便和沼液的中小农户,当地政府没有“拆除”,而是在上级的指导下,坚持“截污、建塘、收运、还田”四个步骤,不仅挽救了农户的饭碗,而且还通过还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富民区委书记赵志刚表示,“截污建塘”的方式在当地已经广泛实施,要求所有农民在一定时间内自行封堵直接排水出口,并按照标准修建粪池。经计算,其成本远低于拆除、搬迁或改造猪圈的成本。
富民区樟木镇畜禽粪便收集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吉林告诉记者,在实施“收运”时,向农民收取了沼液清肥费,每车5立方米,每车80元,远远低于他们的个人清洁费。成本;“返场”时,农民的沼液喷肥服务每车收费约200元,解决了有机肥购买和施用成本高的问题,基本上替代了化肥。
监测数据显示,横塘断面水质在短短几个月内由劣ⅴ级提高到ⅲ级,并依靠“截污建塘、收集还田”的低成本粪便处理和资源回收方式维持至今。
为了使九洲河恢复清澈,广东和广西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控制九洲河流域的环境污染。对流域内500多个大型养殖场,将改革“高架网床+益生菌”的生态养殖模式。陆川县一个养猪场的工作人员说:“过去,一只猪每天产生超过10公斤的粪便,而高架的网床是无水的,这大大减少了污水的产生量。”目前,九洲河流域已有300多个“高架网床+益生菌”生态养殖场得到升级改造。
完美的系统:永远待在绿水青山中
目前,玉林市探索了“截污、建塘、收集、运输、还田”等新的处理方式,实现了全区畜禽粪便的低成本、快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一些省、市、县来学习学习。
“这种治理模式改善了九洲河和南流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工业化和工业生态化,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实践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玉林市委书记黄海昆说。
吴美衍表示,玉林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第三方专业公司或农民合作社的成立,实施“收、运、还田”,让种植者以化肥一半的价格买到足够的有机肥,实现了“不用动手施肥”,解决了还田成本高的瓶颈,提高了农民施肥的积极性。
一张环保监督卡贴在富民区一家养猪合作社的墙上,上面有名字、位置、电话号码等。区、镇、村的负责人和负责清理运输的人,这一点一目了然。一位乡镇干部说:“目前,已经建立了举报机制,以加强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农民偷了污染物,记者将得到奖励。”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让农民互相监督,农民和合作社形成一个共同体。玉林的方法新颖而有效。”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畜牧兽医局局长杜万波在视察富民区时表示。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张兴华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让清水长流——广西玉林创新畜禽粪污治理新路径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