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拉萨5月3日电“三进西藏竹田路”——记中铁五局成都公司铁路职工杜焕才

新华社记者王延刚、田、等

“我一生都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工作。我们把路修好了,这样人们就可以方便地到达那里。”杜焕才笑着说:“我想退休后回城里和家人在一起。”

杜焕才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然而,作为彻头彻尾的“第二代铁路”,他三次进入青藏高原,参与了青藏铁路一、二期工程和拉林铁路的建设,见证了雪域高原铁路的发展史。

当他第一次见到杜焕才的时候,他被高原的阳光晒黑了,他正和他的同事们一起驾驶着一把铁铲去进行泽当站的最后一次清扫工作。“车站工程基本结束,完成一些配套工程后,我们的任务很快就结束了。”杜焕才说道。

说起拉林铁路,这位来自东北黑土地的朴实男子开口说话了:“2015年6月,我第三次进入西藏,来到了项目部。我觉得拉林铁路不是最难修复的,但地质构造可以说是最复杂的,自然气候变化也是最大的。”

杜焕才,57岁,从事商业32年,是该公司在西藏最老、最有经验的员工。他一直是其他项目部门的组长。他刚到拉林铁路项目部时,被任命为综合四队副队长。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工程难度超出预期。为了按时完成工期,他将被调到任何他遇到困难和困难的地方。

三进西藏筑天路——记中铁五局成都公司铁路工人杜焕才

明泽大桥是拉林铁路的重点工程,全长3376米,有105个桥墩,其中44个水下桥墩穿越雅鲁藏布江,最高桥墩高度15米,桥墩基桩最大深度52.5米。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杜焕才和他的同事们经常24小时三班倒工作,不敢懈怠。

“我负责最困难的78-81号码头工程。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桥墩六根桩经常遇到不同的地质条件,包括砂卵层和硬岩。即使硬度异常的岩石层被最强的“武器”冲击钻取代,它也只能在每小时10厘米的深度上钻孔。在最困难的时候,一桩戏演了15天。”杜焕才说道。

三进西藏筑天路——记中铁五局成都公司铁路工人杜焕才

多变的高原气候也给拉林铁路的建设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雅鲁藏布江流域春季多风多沙,夏季阳光明媚,冬季夜晚滴水成冰。杜焕才说:“春天风沙大的时候,一米开外的人看不见;同事们在夏天晒黑了;冬天,风很大,手伸不出去。”

三进西藏筑天路——记中铁五局成都公司铁路工人杜焕才

杜焕才工作了30多年,经历了各种艰难的考验。“2001年,我第一次进入西藏参加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我们的项目部在昆仑山附近。海拔很高,建筑工地不是人的土地。”杜焕才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在冻土上工作。”

在工地所在的无人地带,你只能去200公里外的格尔木洗澡。缺氧使刚进入高原的杜焕才经常头痛欲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杜焕才在工作中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杜焕才告诉记者,他在西藏工作多年,交了几个西藏朋友。这些西藏朋友给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帮助。

作为一名风来雨往的铁路职工,杜焕才参与了三毛铁路、哈大高速铁路、成绵乐高速铁路、西城高速铁路等30多个国家重点、难点公路铁路建设项目。

杜焕才说,随着退休的临近,他想带更多的学徒来教年轻人他们所学的建筑经验,让他们接过修建川藏铁路的“指挥棒”。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三进西藏筑天路——记中铁五局成都公司铁路工人杜焕才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