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武汉6月8日电(记者玉佩、皮玉初)精美绝伦的楚漆器、古铜纹饰流畅...具有荆楚特色的“非遗瑰宝”在校园里一一呈现;楚式的“居院”,融合了古代和现代,包含了传帮带的口碑教学。

这是古代位于湖北荆州的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研究所。它不仅是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也是中外游客来此“打卡”的景点。在这里,观众可以领略到楚的无形精髓和传承人的独特表现。

文物馆展出了8件国家级和39件省级非文物,包括汉绣、鹰风筝磨、雕花剪纸、榫木雕等。楚式漆器是最具荆楚特色、制作难度最高的非遗留物品之一。记者走进一个宽敞的楚式漆器展厅,依次摆放着各种仿古漆豆、漆碗、漆盘、漆木器皿和鼓、钢琴、管等乐器。特别是荆州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虎鸟鼓的复制品,吸引了观众从南到北的目光。

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夏天过后,湖北潮湿闷热。但正是这里特殊的气候孕育了最适合制作漆木的原材料——天然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漆树繁盛,遍布群山。“广西是可食用的,所以切它;油漆是可以得到的,所以削减它。”

大漆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而天然漆是楚人使用的。浪漫而美丽的楚文化呈现在木制漆器上,这种漆器曾在皇室中流行并在民间传播。现代非遗传性传承的关键是还原战国时期楚漆器的精妙之处。

邹德祥是楚式漆器装饰技艺的传承人,自1961年开始学习楚式漆器装饰技艺,并在传承学院率先尝试“师从弟子”。他告诉记者,楚式漆器的制作一直使用从鄂西采集的天然漆液,从雕刻木胎到上漆数十次,抛光数十次。当代绘画技术力求恢复2000多年前楚墓出土物品的原貌。

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这个占地13000多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心已经建成了完整的教学和展览空室,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楚式漆器保护与利用设施等。最初,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和兴趣班学习非遗留技能。直到去年,学校才正式成立,是一个非遗留专业,并指导学生。

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学院院长许晓兰介绍说,该学院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教育课程,包括6个理论课和10个体验培训班,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和感受非物质传统技能,增强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和社会责任。

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走进车间,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而漫长。16岁的程亚萍(音译)独自一人坐在桌旁,手里拿着一把燃烧的滚烫的刷子,反复练习葫芦烙画。她可以脱离草稿,直接在葫芦上烧画,自由创作。

“我学的是护理。起初我对葫芦烙画很感兴趣。有时间的时候,我和张元龙老师来学了一两个小时的绘画。现在我决定以此为职业追求。”程亚萍说,她希望有一天能继续画画,超越大师。

遗产研究所与“葫芦烙画大师工作坊”规模相当,已吸引了20名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产技能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报名,设立了20个集非遗产保护、传承、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工作坊。荆楚的楚式漆器、青铜铅锡雕刻、汉绣等无形物品在文物研究所都有自己的“阵地”。

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近年来,大师们共教授和培训了近1000名学生,其中一些人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已经掌握了非遗传技能的核心技能,从而能够真正延续无形的生命。

一些具有荆楚特色的非遗产项目也走出了“闺房”,甚至在米兰世博会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吸引了国内外收藏家的垂询和购买。例如,国家级非遗产项目“铅锡雕”制作和复制的青铜器,以及楚式乐器制作的古琴,在世界范围内都从“手到擒来的小手艺”变成了“大生意”。

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据了解,仿流行的王越勾践剑,这是“走出去”从继承医院,出售数万元;一把生产周期长达半年的漂亮古琴甚至可以卖到几十万元。因此,更多优秀的非遗产学生被吸引留在遗产学院进行精耕细作和传承。古代楚国的浪漫主义和实用主义一直在今天的楚国流淌和传播。

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湖北:数千年的荆楚文化精粹在校园流淌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