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62字,读完约9分钟

风险频发的2018年终于过去了。在这样的一年里,作为一线监管者和服务提供商,深圳证券交易所如何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如何应对质押、商誉和退市等风险?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监管工作?

2018年,深交所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立规范的风险映射机制,以股权质押清算风险和债务风险为硬仗的核心,积极向股东传达“停牌不能从实质上解决股权质押风险”的理念。

同时,深交所也高度关注商誉减值风险,完善退市制度,每年发出4200多封询证函或关注函、近500封监管函,努力提高上市公司一线监管和服务效率,积极帮助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深交所积极推进股票停牌与复牌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1月4日,深圳a股只有6家公司停牌,仅占深圳a股的0.28%。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人士,并逐一讨论了上述市场问题。

“暂停交易不能解决质押风险”

2018年,深交所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立了规范的风险映射机制,以定期报告事后审核为切入点开展风险调查,重点关注公司运营风险、标准化运营风险和质押清算风险。

在全面风险调查的基础上,深交所将股权质押清算风险和债务风险作为这场硬仗的核心。

据了解,2018年,深交所与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公司逐一会面,重点关注债务违约,详细了解公司债务风险及处置方案,并继续跟进。

针对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了深圳、武汉、厦门上市公司座谈会,开展了十余次“走进上市公司”活动,覆盖了约70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暂时经营困难的民营上市公司,并从经济金融政策、国内外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制度三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在具体风险防范和化解方面,根据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四个步骤进行股票质押风险处置:

一是深入调查,充分利用股权质押风险监控平台,整合市场内外的股权质押数据,每周监控并定期检查高比例质押公司的动态变化,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多方联动,加强与证监会、地方机构、地方政府等的沟通与合作。,以及股东救济的“匹配桥梁”。

第三,主动引导并积极向股东传达“停牌不能实质性解决股权质押风险”的理念,引导股东正视问题,积极自救。事实上,停牌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和交易权,还可能导致公司股票复牌后流动性的集中释放,造成恶性践踏。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第四,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大股东非法侵害上市公司利益、非法担保、非法信息披露等行为予以严惩。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深交所发现并处理了20多项涉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资金占用行为,并公开谴责了st准友、千山制药机械、新疆浩源、高盛控股等4项指令。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关注商誉减值风险

近年来,商誉减值风险备受关注,深圳证券交易所做了更多的风险防范工作。

据了解,在监管人员数量有限、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深交所进一步“对症下药”,将监管资源倾斜到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认真开展并购持续监管,密切关注商誉减值风险,重点关注减值而非减值、减值测试披露不足等情况。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如2018年,深交所督促天神娱乐、天海防卫、美丽生态等公司全面披露商誉减值测试及相关风险预警,同时通过培训和2018年年报前发函,督促上市公司和年度会计师按照《会计监管风险预警第8号——商誉减值》的要求做好商誉减值测试及相关信息披露工作。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同时,深交所还加强了对重组绩效承诺的前端监管,提高了绩效承诺的执行力度,对违反绩效承诺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并及时对菲利森、杨光等重组公司的交易对手拒绝履行绩效承诺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另外,在重组方案披露阶段,回报来源深交所充分询问了标的资产评估定价的合理性、标的资产的核心竞争力、业绩承诺的可实现性、商誉的确认依据等。

强化市场“净化器”——退市

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净化器”,在促进优胜劣汰、净化市场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投资者所期待的。

为了承担起退市的主要责任,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严重违法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并修订了配套规则,从制度上完善了强制退市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明确了两类强制退市案件:严重违规证券和严重违反公共安全,完善了优胜劣汰机制。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在实际案例中,深交所按照规定对洪钟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退市程序,该公司是全市场第一家因股价持续低于票面价值而达到强制退市标准的公司,也是全市场第一家因违法社会公共安全而达到强制退市标准的长寿生物。

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完成了*st烯烃碳的退市,并在此过程中首次举行了退市听证会。上市委员会成员在现场听取了各方的意见,以保护他们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深圳a股只有6只股票停牌

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化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一个明显的成就是改革了上市公司的停牌和复牌制度。

据深交所有关人士介绍,上市公司股票停牌与复牌制度关系到投资者的交易权利和市场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基础制度。停牌与复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投资价值。

2018年,深交所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推进停牌复牌制度改革,进一步修订完善停牌复牌指引,减少停牌原因,缩短停牌时间,严格停牌复牌程序,强化信息披露义务,针对“任意”停牌现象, 规范因担心上市公司股价下跌而“停手避跌”的大股东行为,密切关注长期停牌的“钉子户”,确保市场流动性,有效反映上市公司合理估值。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对长期停牌的个人“钉子户”采取了强制复牌的监管措施。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19年1月4日,深圳a股停牌的公司只有6家,包括深房a股、越秀金控、圣百特、圣长盛、金亚科技和益成信能,约占深圳a股公司的0.28%。

除停牌复牌制度改革外,深交所还进行了其他制度创新,包括延伸特色服务链、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使用多元化融资工具、优化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等。

每年超过4200封询问信

去年,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新版《证券上市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原则监管”的概念,即深圳证券交易所有权根据维护公共利益、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监管要求,对公司进行自律监管,提高监管工作的“整体意识”,稳步推进“公开监管”,提高监管透明度。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在实践中,深交所加强了对定期报告的财务信息的质疑性审查,注重会计处理的合规性,防止会计差错影响投资者决策;针对“摩擦热点”、“投机概念”等行为,及时发函要求全面披露和风险披露。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深交所全年共发出询证函近1900封,关注函850多封,定期报告询证函1400多封,预约函40多封,公开信函近2000封。监管重点向实质和实质倾斜,信息披露监管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断提高。

此外,深交所推进“询价+检查”的“全链”监管,检查重点是虚假交易、利益转移和“造假”重组。

经纪公司中国记者获悉,2018年10月,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宣布,计划从关联方手中收购土地使用权和其他资产。深交所在事后检讨中注意到,上述资产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反复出售,此次交易的价格高于前一次交易。对定价评估的具体原因、真实目的和公平性存在疑问。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及时向该公司发出了关注函,并启动了现场检查程序,该公司随后决定终止交易。

“科技监管”将先行一步

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从监管规则体系、监管责任和监管能力等方面入手,采取多项措施夯实监管基础。

在规则体系方面,一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修订发布了《自律监管办法和纪律处分实施细则》,丰富了监管“工具箱”,细分了监管实施层次,优化了监管决策程序;另一方面,深交所结合市场发展,制定和修订了股份回购、现金分红、股权质押和高交割等20多项业务和信息披露规则,支持公司规范发展。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履行监管职责时,去年公开谴责了24家上市公司和166名责任人,通报批评了61家上市公司和435名责任人,并公开认定其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全年共发出500封监管信。

此外,在加强监管能力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科技监管”起到了带头作用。公司形象工程一期于2018年8月顺利启动,形成了441个监管标签,整合了公司概况、股东权益、信息检索等常见业务功能系统,探索了风险分析、重组审核等智能应用,提高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定期报告审查与分析系统从风险审查、财务信息审查、业务讨论与分析、重要事项、股份变动合规性等方面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进行辅助审查。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一年发关注问询函4200多份 盘点深交所监管这一年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