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贵阳3月7日电“移民新村”开放日——贵州黔西县扶贫搬迁安置点信息
新华社记者罗飞
在3月的开学季节,学生们一大早就穿梭于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锦绣花都”安置点。在平坦宽阔的道路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今年第一次走出深山区进入城市。告别了农村崎岖泥泞的上学道路,县城前面的学校是这些孩子拥抱新生活的快乐起点。
今年3月前,10岁的罗和她的家人从黔西县定襄乡的山区搬到了县城。新学期开始时,她第一次走进了这座城市的校园。3月5日7时许,记者与罗一起踏上了上学的路。从安置点步行到黔西县第十小学只需10多分钟。就在三个多月前,罗每天至少要去上学一个小时。
“在新学校,老师对我特别照顾,我很快就认识了新朋友。”罗高兴地说,这里的学习环境比村里好多了,更有信心努力学习。
罗心悦,也是搬迁贫困家庭的一个孩子,作为学校接收的第一批学生,去年5月实现了在家上学的愿望。"在家阅读让我在外工作的父母感到轻松自在。"她说。
黔西县第十小学校长赵彤说,该校有1959名学生,其中988人被重新安置学习。县和学校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一方面,增加硬件投入,以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关怀,采取城乡学生“一对一”配对和党员教师保险等措施,加快他们融入新环境。
黔西县结合县城现有的教师和学校建筑条件,保证了新生的入学,并在安置点修建了新的学校建筑,以满足附近入园儿童的需求。安置点教育服务窗口帮助群众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一门多做”。
在“锦绣花都”安置点,占地约4900平方米的“锦绣恒大中央幼儿园”进行了新装修。宽敞的教室有效地分为教学区、活动区、卧室等。幼儿园园长董伟介绍说,幼儿园有12个班,595名儿童,他们都是拆迁户的孩子。幼儿园基础设施是在恒大集团的帮助下建成的,全县每班投入5万元进行装修,与市内的公园标准相当。
丁女士的4岁的孩子,也就是被转移的那户,正在上小班课。谈到能在附近读书的孩子,她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和住在新房子里相比,孩子们能在城市里接受这么好的教育,这就是我搬出大山的动力。”
据安置点教育服务窗口负责人黄莉介绍,从2018年5月至今,已有1700多名义务教育拆迁户子女就近入学。为了更好地确保安置点儿童的后续教育需求,安置点计划在东西方对口单位的帮助下新建一所小学,以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教育服务。
黔西县教育局局长姜六恩表示,省里建议做好扶贫搬迁的“后半条命”。教育保障是关键,也是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有力支撑,使搬迁后的人能够“搬来住”,也是“教育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措施”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移民新村”开学季——贵州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闻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