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97字,读完约10分钟
只有开出正确的药方,拔掉“坏根”,我们才能走出“新路”。近年来,五粮液集团为了帮助贫困县实现脱贫目标,奋力拼搏,提升了政治地位,做好了“精准”文章,做好了以产业和基地扶贫为动力、以教育为鼓励的“刺绣”工作,引进了金融“活水”等领域。整合资源帮助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和宜宾市兴文县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帮助四川脱贫,已经成为一个生动的新时代
开“药方”:因地制宜引入“活水”致富
在五粮液精准扶贫体系中,产业扶贫和基地扶贫是最重要的环节。兴文县位于革命老区,是乌蒙山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有14,447户贫困家庭和53,565人。
五粮液公司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坚持将扶贫纳入党委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成立五粮液慈善基金会。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既是最高指挥官,也是战斗人员,他是指挥官,他出去监督战争。结合定点帮扶单位的优势资源禀赋,提出因地制宜,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促进就业为动力,创新实施“输血”与“造血”并举。
“扶贫车间”是五粮液的精准扶贫项目,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投资100多万元,捐赠缝制设备300套,提供技术培训、管理服务和订单支持。这个“生产车间”是由五粮液提供的。产品加工后,五粮液将购买所有产品,当地贫困家庭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庭,增加收入。
彝族房融是贡勒镇毛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有四个孩子要上学,她不能出去工作,只能种菜和打零工。在“扶贫车间”,她每月至少可以为五粮液加工1800元的酒包。“人均月收入在1800到3000元之间,年收入至少能超过21600元。根据扶贫标准,一个人可以实现一个四口之家脱贫。”茅村的第一书记郭说:“扶贫车间建在村里,秩序并不尴尬,这个最大的缺点就弥补了。”
不仅仅是贫困家庭的收入。“扶贫车间”不仅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就业问题,还为村集体提供了经济支持。工乐镇新阳村党支部书记陈晓华感慨地说,依靠“扶贫车间”,村集体有了收入,做事就更有胆量了。据报道,兴文县玉屏镇九角村、功乐镇信阳村等贫困村建有“扶贫车间”,500多人在附近就业。
工业扶贫只是五粮液精准刺绣“扶贫花”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五粮液升级建设了酿酒专用粮基地,制定了覆盖宜宾市三区七县100多个乡镇的扶贫政策,联系贫困村,向贫困户倾斜。2017年,五粮液已经支持了5000多个贫困家庭。2018年,兴文县泰安村教场村和巩县村将开发2000多亩特色订单基地,三村人均收入将提高20%。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产业支持、基地支持和农村重建支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五粮液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振兴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葡萄酒产业、茶产业、林竹业和酿酒业。特种粮食基地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入探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农村领域,大力培育以“整合+授权+升级”为主要模式的农村产业
“五粮液产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产业跨度大,涉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也是五粮液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强大产业优势。”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曙光说,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稳定脱贫和长期发展,他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
在五粮液的帮助下,兴文县贾凡村、毛村顺利脱贫,部分村民成为五粮液“扶贫车间”的产业工人,部分村民成为五粮液酿酒专用粮的大种植户,部分村民在五粮液的支持下走上了创业之路,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拔“穷根”:扶贫领军人物深刻理解扶贫“硬骨头”
随着我们摆脱贫困,进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据调查,造成贫困的因素有几千万个,而且每个家庭都不一样。然而,一些贫困人口内心深处的“精神贫困”已经成为扶贫道路上一个可悲的障碍和难以攀登的斜坡。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五粮液的扶贫干部拿出更大的决心,准确研究,制定全面的政策。
兴文县太平镇青山岩村位于县城东北17公里处,面积18.5平方公里。共有13个村民小组,462户,1780人,其中贫困家庭89户,372人。青山岩村的贫困地区大多在山区,山上的道路崎岖不平,晴天满是泥土,雨天满是泥巴。独自开车需要两个小时...同时,这里资源稀缺,产业单一,扶贫任务很重。
朱奎是五粮液集团办公室的年轻骨干。2018年6月30日,他入选兴文县青山岩村,成为五粮液扶贫“领导小组”成员。自从加入扶贫的第一线,这个“急性子”的年轻人不仅脸变得更黑了,而且更瘦了。更重要的是,《在扶贫之路上》中一些看不见的“障碍”让他看着自己的眼睛,心里担忧。
为确保救助工作有针对性、稳步推进,2018年刚入村,朱奎和两个村委会就逐一走访调查,看人、看房、看衣、问生活、问生产、问收入、问期望...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村里的问题慢慢浮出水面:村里基础设施差,客观上村民致富能力弱;一些贫困户对小农观念严重,主观上对致富没有信心,“等待、依赖、渴求”的精神贫困现象明显。
一些年轻强壮的劳动者今年还不到40岁。平日里,他们只能靠帮人在山里砍竹子过活,收入有限,生活窘迫,对致富缺乏信心;一些贫困家庭外出打工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当地的贫困线,但他们拒绝承认脱贫,因为他们担心脱贫后享受不到优惠政策。
帮助穷人,首先帮助志愿者。从内部来看,贫困人口自身条件较差,从外部来看,精神文化资源无法滋养贫困地区,导致这些地区长期形成落后的思想闭环。因此,在朱奎的倡议和推荐下,青山岩村组织村名观看了扶贫专题片《十八洞村》,让村民思考如何在外部扶贫团队的帮助下下定决心,站起来行走,培养村民的自尊和自强意识。
同时,朱奎和村委会成员在摸清家庭背景的基础上,准确锁定了像插花一样分布的贫困人口,将政策资源从净投入转向有针对性的控制,积极争取惠民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引进工业项目,结合“短期吊唁救济”和“长期就业和创收”两种方法,用有形的变化来重建村民的信心,让“求助和救济”的思想观念
变化总是微妙的。新年伊始,五粮液举办了一场火热的展览。来自雷波县、理塘县、兴文县等贫困地区的20多个村集体、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将近百种农业特产带到现场进行展示。在交易会上,青山岩村杨森带来的青山土鸡点燃了五粮液员工的购物热情。不到半天,20只土鸡和2000只青山土鸡蛋就被抢购一空,换来了1只空鸡,给村民们带来了几万元的收入。
杨森是五粮液的定点帮扶对象,也是青山岩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2014年,杨森的孩子出生了。他结束了在广东的八年工作生涯,回到青山岩村开始经营土鸡养殖。他既博学又聪明。通过在网上直播鸡,他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积累了声誉,并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2018年,他的收入超过了10万元。不仅如此,他还推动青山岩村的居民通过“订单农业”增加收入,这已经成为当地贫困家庭学习的一种模式。
朱奎说,五粮液紧紧抓住依靠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发挥主体作用,不能越位或缺位,调动各种力量“啃”掉最后一块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巩固扶贫成果,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让每一个在扶贫路上的贫困家庭都不会落在后面。
走“新路”:帮助优质资源走出大山
在交易会上生气的杨森最近又有了一件开心的事。
由于空间和资金的问题,当地著名的青山土鸡生产一直无法上去。为了支持自己不断壮大的产业,进一步巩固青山岩的扶贫成果,五粮液积极联系各种资源,在青山岩村脚下为自己找了一个新的农场。与此同时,网站提供商还将出资入股,帮助杨森解决长期困扰他的两个“难题”。
“不仅解决了我的烦恼,还巩固了我的信心。下一步,我会尽快注册商标,扩大生产,尽快带动村民致富。”他说。
杨森微微一笑,但五粮液驻地的扶贫干部一点也不觉得肩上的担子轻松。基层扶贫任务依然繁重。如何在新常态下做好扶贫工作,如何帮助优质资源走出大山,如何调动一切力量走出扶贫“新路”,成为五粮液扶贫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爬上青山岩村西南面的小山,远远望去,对面山上竹林之间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地。然而,这些荒地将很快建成五粮液青山岩竹林(苗圃)产业示范基地。这是五粮液为青山岩村绘制的可持续扶贫蓝图。
据介绍,基地的开发规模计划为1100亩,其中利用青山岩村附近的荒山荒地建设1000亩纸浆竹,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周围的集体所有土地上建设100亩景观竹苗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青山岩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特别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带动农民依靠竹业经营、竹编、竹生态旅游等就业创业。项目年产量完成后,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11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将达到60万元。当地的贫困家庭每年可以根据他们拥有的土地数量,通过分红获得超过1500元的额外收入。
在五粮液的另一个扶贫点——理塘县,同样的创新理念层出不穷。据介绍,五粮液充分发挥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优势,捐赠210万元,率先筹建甘孜州第一家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理塘县上马雅村集体资产公司),整合900万元。元资金将用于建设五粮液黎塘上玛雅蘑菇示范基地,将资源转化为资产,资金转化为股份,农民转化为股东。项目建成后,将为贫困家庭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每年将增加3600元。
目前,兴文县已顺利通过市级初审,2019年全县脱贫势在必行。
当你改变想法时,你会找到出路;如果你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你就会找到希望。帮助地区和扶贫目标的新变化见证了五粮液履行国有企业责任的承诺和努力,展示了五粮液精准扶贫的创新和成效。李曙光说,同贫困作斗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下一步,五粮液将继续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产业,促进就业,继续实施五粮液的对口帮扶工作,力争全面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开“药方子”,拔“穷根子”,走“新路子”——五粮液集团精准扶贫纪实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2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