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武汉4月2日电(记者丁连明)战胜苦难与魔鬼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与李云
“我最熟悉鼻口结构。我们不能只是采集样本而忽视病人的感受。”为了让科室所有医务人员掌握采集鼻咽拭子的方法,丁连明让他们大胆练习双手。
起初,每次医务人员采集鼻咽拭子样本时,都会引起鼻不适、打喷嚏和咳嗽。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丁连明每次取样都要当场教训队友。
丁连明,武汉泰康同济医院传染病科主任,从事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工作30余年,一生从事高危污染物和流行性病毒防治工作。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如果困难很大,我们必须站起来。”丁连明说道。
2月中旬,当医疗队到达泰康同济医院时,丁连明看到医院主体结构虽然已经完成,但许多地方不符合传染病房的隔离条件,立即决定对病房进行改造。
从运送和组装病床到协调相关设备,从设立红色、黄色和绿色区域到索要防护服……他总是跑在最前面。
在治疗病人的第一天,丁连明就率先走进了“红区”,一边安抚病人的情绪,一边一个个了解病人的病情。由于担心记不住病人的信息,他找了一张纸详细记录了病人的症状和病史,并协助同事为病人进行了多次辅助检查。
那天,丁连明和他的同志们忙到天亮,接待了46名病人。
病房里的大多数病人都是老年人。丁连明总是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在治疗时与家人建立联系,以便及时沟通,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有一次,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从武汉收容所医院转来。他的意识不清,血氧突然下降到72%,显示出心力衰竭的迹象。丁连明立即带人到现场进行急救,给了强心剂,并去了高流量呼吸机...半小时后,病人逐渐恢复了知觉。
丁连明发现一位老人胃口不好,经询问才知道老人不习惯吃米饭。每天,他从几十公里外的医疗队站给老人送来一碗粥。当你到达病房时,用微波炉给老人加热后端。
透过防护屏,老人看不清丁连明的脸,他说:“我记得丁连明的名字,一个军医!”
丁连明对病人的关怀常常体现在细节上。
病人睡眠质量差,经常失眠,需要戴眼罩和耳塞。丁连明给了他手机的耳机,并指示他的同事用黑色胶带和护目镜做一个简单的眼罩。一位老人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后,问他的儿子去哪家医院治疗。丁连明帮助老人尽快与家人联系。
每次换班,丁连明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在病房外等候医护人员。事实上,很少有人知道丁连明的右肩肩袖受伤,将右臂举过肩非常费力。为了不耽误队员换班,他每次都提前到达,并穿上防护服。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丁连明:攻坚克难战疫魔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