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1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128步至3万步:雷声山医院“工地青年”的“流行病”故事

新华社记者陈忠禹、范磐、王俊义

"这里有备用的烟雾报警器吗?"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资助的武汉沈磊山医院生产技术团队的负责人甘全生记不清他问了多少次这个问题。在挖掘机、电钻和焊枪等各种机械声音混杂的环境中,他不得不大声喊叫,让别人听到他说的话。今年2月初,数百个施工单位和数万名施工人员同时在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工作,甘全生火速为分管施工的病房协调材料。30,000步是甘泉在这段时间每天可以走的步数。

128步到3万步:雷神山医院“工地青年”的战“疫”故事

2019年,已经退休四年的甘全生意外地被告知,他入选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后备队。经过七个月的艰苦训练,他在国庆节那天走过了天安门广场。从东华手表到天安门广场的西华手表,他要走128步。

从128步到3万步,见证了这个“90后”青年的成长。

甘全生,北京人,中国建筑二局安装公司职员。他身高1.8米,站得笔直,像个士兵。当他笑的时候,长期的建筑工作使他的皮肤变黑,牙齿变白。

2月3日,他没有告诉父母就报名了武汉,从北京连夜驱车14个小时。他想和同事一起支持雷神山医院三个病房的机电安装项目。在建筑领域,28岁的甘全生从事这项工作还不到两年,他第一次看到无数大型起重机同时在医院建筑工地工作的场景。

128步到3万步:雷神山医院“工地青年”的战“疫”故事

甘全生仍然保留着他记录在手机里的人员和材料清单,所以他应该清楚地掌握每个工人的工作情况,协调好材料的缺乏。

"烟雾报警器不够,我该怎么办?"在各单位拼命赶工期的情况下,仓库中的许多建筑材料经常被抢空,一旦材料出现短缺,施工进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甘全生只能硬着头皮,挨家挨户伸手去“要”剩余材料。

80多个烟雾报警器,甘全生花了大部分时间,走遍了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地。先问工人,然后问工头。如果你找不到工头,你就会一头扎进废料堆里去找...在近8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甘全生多次“打卡”几个机电施工单位。

“拼布,软的和硬的泡沫,两个在这个家庭,三个在那个家庭,最后得到它!”一天下来,甘泉生的手机显示了3万多步,几乎是每天的三倍。

甘泉大学毕业后,在部队工作了两年。在军队里,冬天做俯卧撑时,他不得不汗流浃背地看了将近半份报纸才停下来。在报名武汉的时候,他对队长说:“我当过兵,身体很好,可不好意思啊!”然而,在武汉,他连续三天两夜没有合眼,每天走数万步,步伐似乎很沉重。

128步到3万步:雷神山医院“工地青年”的战“疫”故事

我最后一次这样战斗是在去年阅兵的训练场。砖头和水壶挂在刺刀上,沙袋绑在我的腿上。当我训练时,我的脸正对着烈日...他说:“当了七个月的兵比当了两年的兵苦多了。”。

但他有力量“只想去天安门广场”,因为害怕自己不会被别人取代。“如果我说我累了,想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我可能再也不会起床了。”

甘全生在雷神山医院建设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简单的会议室里,他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当甘全生读到这句话时,雷神山医院工地上的人们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尤其是来到验收病房的辽宁医疗队。这个年轻的护士比他年轻,但他也去了前线。“我很快就会和病人保持零距离的联系。他们还能不紧张吗?”

128步到3万步:雷神山医院“工地青年”的战“疫”故事

2月13日,由中国建设第二局负责的雷神山医院三个病房全部投入使用,甘泉生的使命结束。他说他没有看到吴达的樱花,也没有带回纪念品,但他带回了一个全新的党徽。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像甘泉生这样的年轻人。在医院、社区、交通枢纽……他们勇往直前,展现了年轻人的力量。

任务结束前,中国建设第二局安装公司发出了支持另一家医院建设的注册通知。甘全生的好兄弟魏洪波,比他小5岁,自称有点“笨拙”,毅然报名。“我有一个生活在前线的例子。我很受鼓舞,我必须报名!”

来源:新浪直播网

标题:128步到3万步:雷神山医院“工地青年”的战“疫”故事

地址:http://www.xuguangxin.com/xlglxw/10279.html